“演習剛過,俄軍就搬來新‘大玩具’,把炮口正對準北海道。
![]()
![]()
這兩天朋友圈轉瘋了日本防衛省拍下的那張照片:國后島山頭突然多了個圓盤子,據說是鎧甲SM,一次能打下10顆導彈,射程剛好蓋過海峽。
再往下看,韓國也在獨島旁邊點火,朝鮮不甘寂寞甩了枚黑乎乎的玩意進海里。
一圈人都在問:這回是不是真要出事?
先說個直觀感受——地圖比文字嚇人。
北海道遠端離擇捉島最近只有17公里,俄軍把鎧甲SM往前推了50公里,等于把一把扳手卡進鏈條里;美日要再練登陸科目,就等于把士兵送到靶心。
東京現在最慌的是堤豐導彈:500公里射程,從演習地發射,符拉迪沃斯托克都能聽見嘯叫聲。
俄方回贈了一個動作:11月5日開始,S400全營雷達全天開機,蘇57輪流起飛,油錢嘩嘩燒,但就是不說話。
外交這塊就更好玩了。10月31號演習結束當天,日本副外長電話里說“咱們坐下談談”,但一定要把北方領土寫進議題。
俄方直接掛電話,理由是“談判不能帶著繩套來”。
![]()
更尷尬的是美國,10月28號米利厄斯號貼近俄專屬經濟區12海里,說是自由航行,被俄機“護送”了45分鐘,事后美方一句“例行操作”,等于把日本頂在杠頭上——兄弟你先頂上,我撤了。
其實連鎖反應才是最要命的。
韓國見縫插針宣布11月在獨島反潛,日本外務省炸了鍋,那邊是日韓百年舊賬,這邊是美韓同盟當下任務,誰都攔不住。
緊接著朝鮮甩反艦導彈,時間卡得比劇透還準。
于是局面出現詭異平衡:誰都沒開第一槍,但所有槍口都上了膛。
站在普通人角度,真正要盯的不是“會不會打”,而是接下來兩個節點。
一是11月中旬APEC,普京和岸田文雄都報名了,到時候握手還是冷眼,能決定下一輪熱線還打不打得通;二是堤豐導彈的去留——演習完直接裝進倉庫,那大家松口氣;要是就地留下常駐,俄軍鎧甲大概率再往前挪一格,到時海峽上空天天噴氣式鬧鈴,北海道老百姓的早餐都得看雷達臉色。
所以別只關心新聞里誰說了狠話,多留意裝備往哪搬,這玩意不會撒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