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歷長時間深度調整后,風電行業正顯現積極變化。在已披露三季報的風電設備企業中,大多數實現營收和凈利潤同比雙增,零部件與整機龍頭企業業績普遍改善。隨著政策精準發力、行業自律意識增強以及市場環境改善,風電行業能否迎來新一輪景氣周期?
過去幾年,風電行業深陷內卷泥潭,風機價格從每千瓦三四千元大幅下跌至一千元左右,一度低于絕大多數企業成本線,“賣一臺虧一臺”成為企業經營常態。隨著利潤和毛利率大幅下滑,風電設備企業不得不壓縮研發和生產投入,不僅影響風電行業創新進程,也引發了一些產品質量問題。
今年以來,風電行業向好態勢明顯。上半年,各機型中標價格已全部高于其最低成本價,部分機型最低中標價大幅提升。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認為,風電整機中標價普遍回升,意味著行業低價惡性競爭態勢得到有效遏制,產業鏈壓力得到有效緩解,風電行業“反內卷”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眾多新能源細分領域中,風電行業“反內卷”為何率先突圍?
與光伏制造業不同,風電市場格局更為穩定,行業門檻更高,產能靈活性更強,這為行業“反內卷”提供了良好基礎。去年以來,在國家“反內卷”相關政策引導下,風電行業針對“反內卷”做了大量工作。40余家開發企業與整機企業達成關鍵共識:優化招投標規則、提高技術標權重、杜絕最低價中標。整機企業積極調整策略,頭部企業主動退出超低價項目競標,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風電開發龍頭企業改變招標規則,摒棄了最低價基準模式或是將價格評標權重下調。隨著政策與行業自律共同發力,風機價格逐步回歸理性。
與此同時,風電行業中長期發展新動能正在集聚。近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我國正式宣布,到2035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爭達到36億千瓦。基于該目標,在2025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風電企業代表聯合發布《風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間年新增裝機容量不低于1.2億千瓦,到2060年累計裝機達到50億千瓦。這顯著超出5年前《風能北京宣言1.0》年均新增裝機容量不低于6000萬千瓦的目標。
目標遠大,挑戰不小。當前,新能源全面進入電力市場化交易新階段,風電行業正經歷一場從政策驅動到市場驅動的深刻變革。在新市場環境下保持風電投資吸引力,企業需要強化新能力。
從規模比拼轉為精細運營。新能源投資的不確定性,帶來了產品開發思路的轉變。相較過去幾年企業一味追求大容量機組的路徑,今年整機廠商更注重提升現有機組發電潛力和交易能力。從“規模驅動”轉向“價值驅動”,風電企業要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技術,以更靈活精準的發電策略、更高的可靠性、更強的電網支撐能力,破解新能源發電不穩定和電價波動的雙重挑戰,實現價值升維。
從單兵突進轉為集成發展。在左右側,風電與氫氨醇、儲能等技術協同,可有效提升風電穩定性,拓展應用場景,孕育新的商業模式。企業需加快風電與其他能源技術融合發展,開辟新的增長空間。在上下端,通過聯合上下游企業集成化創新,可有效提升風機性能,實現更高發電效率和更低運營成本。
從單押國內轉為全球競合。與中國光伏企業獨步全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前中國風電企業海外市場占比普遍較低。國際市場不僅是中國風電技術和產品的重要增量市場,也是一個檢驗提升中國風電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重要平臺。中國整機廠在供應鏈完備性、成熟度以及服務響應能力方面都具備顯著優勢,要堅定“走出去”的信心,提升“走進去”的能力,贏取更多國際市場份額。
市場回暖為風電行業轉型創造了良好條件。未來,行業將更加聚焦質量效益提升,依托集成化創新與多能協同發展,持續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實現風電產業優勢向可持續價值優勢深度轉化。(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