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小的“方塊”撬動著全球氫能源的“大市場”,開啟新能源發展的廣闊空間;當“四川造”大國重器重裝8萬噸模鍛壓機,鍛造出航空航天領域的“鋼筋鐵骨”;當國內首款載客eVTOL(載客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產品——AE200-100首架機在成都正式下線;當康弘藥業十年十億“一滴水”的堅持打破了國外壟斷,成為一代國產“神藥”……這些生動場景,正是當下四川工業經濟新動能強勁迸發的鮮活注腳。
“十四五”以來,四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6%,工業增加值總量從1.34萬億元增加到1.79萬億元,在全國排位提升至第7位。
從 “工業大省” 到 “工業強省”,四川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集群發展、智能綠色的現代化產業之路。11月4日至7日,“十四五”工業成就看四川——2025全國經濟媒體社長總編四川行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全國近30家主流媒體的社長、總編輯等媒體人士實地探訪成都、德陽、宜賓,感受四川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路徑。
![]()
成都機器人創新中心 圖片來源:四川經濟日報提供
新賽道:創新產品開拓市場
在當今大國競爭激烈的工業經濟領域,創新產品已成為企業乃至國家搶占市場高地、激發增長活力的關鍵利器。這些新產品以解決市場痛點為導向,以突破國際壟斷為目標,憑借前沿技術與創新思維,為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在四川榮創新能動力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創新能”),這家公司的“王牌產品”瞄準軌道交通市場,“氫”裝上陣。榮創新能市場部總經理張明澤介紹,“我們設計生產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單套系統可滿足有軌電車動力需求,新一代大功率氫能動力系統可驅動氫能源高鐵。”
據了解,榮創新能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的核心指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該公司已開發出百千瓦到兆瓦級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累計獲授專利76項,其中發明專利20項。
而在成都天馬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范佳橋講述了企業的成長奇跡:從20多年前年銷售收入200萬元的配套企業,成長為如今風電偏變軸承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軌道交通軸承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的行業龍頭,去年營收已突破40億元,乘著新能源產業發展東風實現跨越式增長。
“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明確,2035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力爭達36億千瓦以上,這為我們帶來了廣闊發展空間。”范佳橋的信心,正是四川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
四川省經信廳的一組數據進一步佐證了創新發展趨勢:“十四五”期間,四川創新投入持續加大,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研發強度分別增長50%和41%。創新發展動能更加強勁,特別是瞄準科技成果轉化下足了功夫。培育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819家、數量居西部第一。
新基石:奮力研發打破壟斷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四川工業企業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重大突破,筑牢產業根基。
在東方汽輪機展廳,其中一張照片展示的是一臺國之重器——我國首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G50),被譽為中國“爭氣機”。
重型燃氣輪機,素有裝備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之稱,其設計制造技術曾長期被國外壟斷。在G50成功研制之前,重型燃機最關鍵的核心技術始終未實現自主掌握。
彼時,燃氣輪機研發團隊從基礎理論起步,歷經十余年的打磨,建立了完整的重型燃氣輪機設計、制造和試驗體系,突破多項卡脖子關鍵技術,終使G50燃機問世,實現了我國在重型燃機領域“從0到1”的突破,成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里程碑。
而四川的“重器”矩陣,遠不止于此。
在德陽國機重裝,約13層樓高的8萬噸模鍛壓機巍然不動,其規模與能力均為世界之最。“它能為航空、航天等領域制造大型模鍛件,鍛造出裝備的‘鋼筋鐵骨’。”國機重裝相關人士介紹,這臺歷時十年鑄就的“大國重器”,使我國躋身全球頂級模鍛裝備制造國行列。
從在實驗室的反復攻關到在全球市場的嶄露頭角,東方汽輪機、國機重裝等企業的成長路徑,正是四川工業聚焦細分領域、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生動縮影,讓世界看到了四川在先進裝備制造領域“補短板、鍛長板”的扎實步伐。
![]()
宜賓高新區 圖片來源:四川經濟日報提供
新方向:積極預期提前布局
“十四五”以來,四川深入實施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近兩年通過集中攻堅,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提升20個百分點以上,計劃在2027年底實現全覆蓋。
良好的經濟形勢與政策環境,不僅改善了企業經營效益,更點燃了企業發展信心。
同時,智能制造加快推進,打造全國“數字領航”企業5家、卓越級智能工廠21個、國家5G工廠48個,建成數字化車間1200余個。成都、宜賓、綿陽、德陽分別入選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幾天之后(11月12日),2025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將在宜賓開幕,這也是宜賓連續四年承辦這一世界級行業會議。
宜賓已構建起“基礎原材料-電池電芯-新能源整車-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的動力電池綠色閉環全產業鏈生態,成為全國動力電池產業鏈最全、配套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當前,四川正在共同打造供需對接平臺,促進省內電池企業與材料企業的“就近配套、就近供應”,強力助推四川打造萬億級鋰電產業集群。
四川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五五”期間,四川將堅持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實施大規模新型技術改造,加快推動“AI+工業”,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量子科技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體現四川特色、服務國家大局的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