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委內瑞拉的街頭,饑餓的孩子們拿著塑料袋翻找垃圾桶,尋找可以充饑的食物,這座城市曾因石油財富而奢華耀眼,如今卻陷入沉重的經濟泥潭,這個曾經擁有世界最大石油儲量的國家,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衰落。
![]()
馬杜羅總統在2013年接過查韋斯留下的權力時,繼承的是一個雖有問題但仍充滿潛力的國家,十年過去,石油產量銳減,經濟瀕臨崩潰,國際社會對其幾乎失去了信任。
馬杜羅不僅沒有帶領國家走出困境,反而讓委內瑞拉陷入更深的孤立,而沒有任何國家對其伸援手確實很慘,但這也怨不得別人。
![]()
石油是委內瑞拉的生命線,2013年,馬杜羅上臺時,國家每天能產出268萬桶石油,這筆財富曾支撐起民眾的補貼、社會福利和穩定的生活,可到了2023年,日產量驟降到70多萬桶,只剩下十年前的零頭。
背后的原因并不復雜,石油產業的過度國有化讓外資大規模撤離,也導致國內技術力量斷層,查韋斯在任時,推行石油產業國有化,要求外國公司交出控股權。
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等美國巨頭拒絕接受,紛紛退出,還將委內瑞拉告上國際仲裁,馬杜羅延續了這一政策,卻缺乏足夠的管理和技術支撐。
隨著外國技術人員和本土工程師的流失,油田設備老化無人維護,產量自然逐年下滑,失去石油美元的支撐,委內瑞拉經濟快速枯竭。
![]()
石油收入銳減直接擊穿了國家財政,過去,石油出口占到委內瑞拉財政收入的九成以上,是國家的命根子,一旦石油產業崩潰,整個經濟體系隨之塌陷。
政府試圖通過印鈔來彌補赤字,結果卻引發惡性通貨膨脹,委內瑞拉的紙幣一度貶值到需要用麻袋來裝,普通民眾手中的積蓄在短短幾個月就化為烏有,街頭商販不得不改用美元交易,國內貨幣體系幾近癱瘓。
與此同時,公共服務也陷入混亂,醫院缺少藥品和設備,學校經費短缺,電力供應屢屢中斷,民眾的生活質量從曾經的“富裕福利社會”急轉直下,走向艱難求生。
![]()
委內瑞拉并非沒有朋友,中國和俄羅斯一度是其最重要的經濟伙伴,中國曾提供大量貸款,以石油作為償還條件,按協議,委內瑞拉每天要向中國提供約33萬桶石油來抵債,可在財政吃緊時,馬杜羅政府竟然臨時“反悔”,把原本用于還債的石油拿去出售換現。
這種做法嚴重損害了信譽,讓外界對其信任崩塌。
俄羅斯企業同樣吃過苦頭,油田合作項目因管理混亂和政策朝令夕改而屢屢受挫,即便是最親近的盟友,也逐漸減少在委內瑞拉的投入。
![]()
與此同時,美國及其盟友則因政治與人權問題對馬杜羅政府實施了嚴厲制裁,金融封鎖、石油禁運,讓委內瑞拉更加雪上加霜,對外失去援助,對內喪失信譽,馬杜羅幾乎被推到孤立無援的境地。
而政治與經濟的失敗,最終都要由普通人來承受。
在首都加拉加斯,食品短缺已成常態,超市貨架上經常空空如也,許多家庭不得不依賴黑市才能勉強維持生計,肉類、奶粉、藥品等生活必需品價格高得離譜,幾乎成了奢侈品。
貧困和饑餓迫使大量民眾選擇逃離,據聯合國統計,過去幾年,超過700萬委內瑞拉人離開家園,前往鄰國哥倫比亞、巴西或更遠的美國,成為拉美地區規模最大的難民潮之一,大量年輕勞動力外流,進一步削弱了國家的恢復力。
![]()
街頭的孩子成了這場危機最直觀的寫照,營養不良的少年隨處可見,他們的未來在饑餓和動蕩中被剝奪。
馬杜羅政府不斷強調外部制裁是導致危機的主要原因,認為美國的封鎖切斷了委內瑞拉的發展之路,但即便如此,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指出,根本問題出在內部的政策失誤。
過度集權、缺乏透明度和對石油產業的僵化管理,讓委內瑞拉失去了應對危機的能力,失去外資、耗盡國內資源、背棄合作承諾,最終換來的是全面的孤立。
如今的馬杜羅看似掌控政權,但在國際舞臺上幾乎沒有可以依靠的盟友,在經濟問題上,他也幾乎沒有可行的解法,委內瑞拉陷入了一個進退維谷的“死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