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野釣,打窩是關鍵,不少釣友一到河邊就習慣性地撒酒米,覺得酒米誘魚快、方便攜帶。可實際釣下來會發現,酒米在冬天效果越來越差,要么聚不來魚,要么聚來的全是小雜魚,就算偶爾聚到幾條鯽魚,也留不住,釣兩條就沒口了。不是酒米不好,而是冬季魚的食性和活動規律變了,酒米的穿透力、留魚時間都滿足不了冬季野釣的需求。今天就分享3種比酒米好用的窩料,不僅留魚久,還不容易招雜魚,新手照著做,野釣時能少走很多彎路。
先說說酒米在冬季的短板,大家就知道為什么要換窩料了。第一,穿透力弱。冬季水溫低,水體密度大,酒米的香味擴散慢,而且擴散范圍小,只能吸引附近幾米內的魚,遠一點的魚根本聞不到;第二,留魚時間短。酒米顆粒小,魚很容易就吃完了,最多留魚 1-2 小時,吃完魚就走;第三,容易招雜魚。酒米的香味偏甜,小雜魚(比如麥穗、白條)雖然冬季活性低,但對甜味還是很敏感,很容易先把酒米吃完,鯽魚根本擠不進來。所以冬季野釣,窩料得滿足三個要求:香味穿透力強、留魚時間長、雜魚不感興趣,這 3 種窩料正好符合。
第一種:發酵玉米 + 菜籽餅 + 紅蟲顆粒窩料,留魚久、誘大鯽
這種窩料的核心優勢是 “粗顆粒 + 慢釋放”,玉米和菜籽餅能長時間留在窩里,讓魚有的吃、吃不飽,從而長時間留在窩里,紅蟲顆粒則能快速誘魚,而且香味偏腥,雜魚不喜歡,鯽魚卻很感興趣。
具體做法很簡單,材料也好找:發酵玉米(自己做或買現成的都可以)500 克、菜籽餅(細粉和粗顆粒混合的最好)300 克、紅蟲顆粒(碎粒和完整顆粒各一半)200 克、少量曲酒(50 度以上,主要是增加穿透力)。
先把菜籽餅倒進盆里,加入適量的溫水(水溫 30-40℃,別太燙,不然會把香味燙沒),攪拌均勻,讓菜籽餅充分吸水,用手捏能成團,松開不散就行。然后加入發酵玉米和紅蟲顆粒,再倒 50-100 毫升曲酒,攪拌均勻,蓋上保鮮膜,密封靜置 2-3 小時,讓香味充分融合。如果當天不用,還可以裝進密封袋里,放陰涼處保存,能放 5-7 天,香味會更濃郁。
用的時候要注意兩點:一是打窩量別太多,每個窩點撒 200-300 克就行,冬季魚活動范圍小,窩料太多反而會讓魚吃飽不吃鉤;二是打窩方式,別直接用手撒,最好用打窩勺慢慢撒,讓窩料均勻落在水底,避免動靜太大驚魚,尤其是在水草區或淺水區,更要輕撒。
我上次在一條小河里釣,用這種窩料打了兩個窩,第一個窩半小時后就有口,釣了一條 2 兩的鯽魚,之后每隔 10-15 分鐘就上一條,一直釣了 3 個多小時還有口,期間幾乎沒看到雜魚;而旁邊釣友用酒米打窩,釣了 1 小時就沒口了,還鬧了不少麥穗。主要是因為玉米和菜籽餅能慢慢釋放香味,而且魚吃玉米需要啃,吃菜籽餅需要啄,能長時間留在窩里,不像酒米一下子就被吃完了。
第二種:自制腥香米窩料,誘魚快、針對性強
這種窩料是在酒米的基礎上改良的,把甜味改成了鯽魚更喜歡的腥香味,而且增加了香味的穿透力和留魚時間,比普通酒米誘魚效果好 3 倍以上,還不容易招雜魚,適合冬季釣鯽魚、鯉魚。
材料準備:碎米(大米磨碎,比酒米小一點,更容易被魚發現)500 克、動物內臟(雞肝、鴨肝都行,腥味重,鯽魚喜歡)100 克、蜂蜜 50 克、味精 10 克、高度曲酒 150 毫升。
第一步,處理動物內臟。把雞肝或鴨肝洗干凈,切成小塊,放進鍋里,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 10 分鐘,煮到內臟熟透,然后撈出來放涼,用刀剁成泥狀,越細越好。
第二步,炒碎米。把碎米倒進無油的鍋里,小火慢慢炒,炒到米變成金黃色,散發出香味,然后關火,把碎米倒進盆里放涼(一定要放涼,不然會把后面加的內臟泥燙壞,產生異味)。
第三步,混合材料。等碎米涼透后,加入剁好的內臟泥、蜂蜜、味精,用手抓勻,讓每一粒碎米都裹上內臟泥和調料。然后倒入高度曲酒,再次攪拌均勻,蓋上保鮮膜,密封發酵 3-5 天(溫度低的話可以多發酵 2 天),發酵好后,打開保鮮膜,會聞到濃郁的腥香味,而且不刺鼻,這種味道鯽魚特別喜歡,雜魚卻不感興趣。
用的時候,每個窩點撒 100-150 克就行,因為碎米顆粒小,香味擴散快,能快速誘魚,而且內臟泥的腥味能長時間留在窩里,留魚時間能達到 3-4 小時。如果釣的是深水區(2 米以上),可以把窩料和少量濕泥巴混合,揉成小團,扔進窩點,這樣窩料能快速沉到水底,不會被水流沖散,香味也能更好地留在窩里。
我有次在水庫釣,水深 2.5 米,用這種窩料和泥巴混合打窩,20 分鐘后就有口,第一條就是 3 兩的鯽魚,之后陸續上了十幾條,還有一條半斤的鯉魚,期間只有偶爾幾條小雜魚,不影響釣鯽魚。而用普通酒米的釣友,在旁邊釣了半天,只上了幾條小鯽魚,還鬧雜魚鬧得厲害。
第三種:活餌窩料(紅蟲 / 蛆蟲),動態誘魚、開口率高
冬季魚對活物的興趣比死餌大,因為活餌在水里會動,能刺激魚的攻擊欲望,而且活餌的腥味更天然,雜魚不喜歡,鯽魚卻容易開口。這種活餌窩料不需要復雜的制作,關鍵是用對方法,能快速聚魚,還能提高魚的開口率。
材料很簡單:鮮活紅蟲(或蛆蟲)100-200 克、少量玉米面(主要是把活餌粘在一起,方便打窩)。
做法:把玉米面倒進盆里,加入少量溫水,攪拌成糊狀,然后加入鮮活紅蟲(或蛆蟲),輕輕攪拌均勻,讓紅蟲(或蛆蟲)身上裹上一層薄玉米面,這樣打窩時不會散,能集中落在窩點里。
用的時候要注意三點:一是活餌一定要鮮活,要是紅蟲發蔫、蛆蟲不動,誘魚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買的時候要選鮮活的,用不完的可以放在陰涼處,灑點水保持濕潤;二是打窩量別太多,每個窩點撒 50-100 克就行,活餌在水里會動,少量就能起到很好的誘魚效果,太多反而會讓魚吃飽;三是打窩時間,最好在釣魚前半小時打窩,讓活餌在窩里活動一段時間,釋放腥味,吸引魚過來。
這種窩料的優勢是動態誘魚,紅蟲(或蛆蟲)在水里爬動,能讓魚很容易發現,而且天然的腥味能刺激魚開口,尤其是在水溫特別低(低于 5℃)的時候,效果比其他窩料都好。我去年冬天在一條結冰剛化的小河里釣,水溫只有 3℃左右,用其他窩料都沒口,后來用紅蟲活餌窩料,打窩后 40 分鐘就上了第一條鯽魚,之后雖然上魚慢,但每小時能上 2-3 條,比空軍強多了。
冬季野釣選窩料,別再局限于酒米,試試這 3 種窩料,根據釣點情況選:水草多、淺水區用發酵玉米 + 菜籽餅 + 紅蟲顆粒窩料,留魚久;深水區、雜魚多的地方用自制腥香米窩料,誘魚快;水溫低、魚開口差的時候用活餌窩料,提高開口率。只要窩料用對了,聚魚、留魚都不是問題,野釣時就能少空軍、多上魚。如果大家還有其他好用的冬季窩料配方,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咱們一起交流學習,把冬季野釣的收獲提上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