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視頻,《LAB測試》帶大家看了四臺車的底盤的舒適性,并用傳感器數據,將直觀的“感覺”進行了數據化的呈現。
這一集,我們把鏡頭轉向動態部分——同樣的四臺SUV:問界M7(參數丨圖片)、理想L8、寶馬X5L和保時捷Cayenne,這次看它們在轉彎、起步等日常路況下的表現。
轉彎半徑實測
轉彎半徑聽起來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數據,除了在發布會上被對比以外,其實它還決定了一輛大尺寸SUV在市區通勤的“從容程度”。
雖然四臺車的車長都在5米左右,但成績差距不小——保時捷Cayenne5.76米最小、問界M7以5.8米排名第二、理想L8為5.91米排名第三,而寶馬X5L則達到6.3米。

Cayenne的優勢在于尺寸更緊湊,方向比更小,掉頭動作一氣呵成。
相比于理想L8,問界M7在車長相同,軸距更長的前提下,還能做到第二,貓頭鷹轉向發揮著重要作用,問界M7的最大前輪轉角能達到40.1°,實際駕駛時也能明顯感覺到前輪大轉向角對車輛靈活性的增益。
理想L8轉向偏穩,動作柔和,手感的反饋力度適中。
而經歷國產加長后的X5L,現在是四款車中軸距最長的選手,確實要騰出更大空間才能掉頭。
這些差距聽起來微不足道,但在城市窄路口、地下車庫或停車場內,往往能以非常容易直觀感知到的方式,直接影響著駕駛的輕松程度。
低附著路面起步
相比于極限的測試,低附著路面起步這個科目雖然簡單,卻能真實反映車輛的動力響應、牽引控制和底盤協調能力。
對于扭矩大、馬力強,雨天深踩油門極易打滑的新能源車來說,這項測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們在同一段低附著路面上,將問界M7和理想L8兩臺新能源車以相同模式、全油門起步,觀察抓地力恢復和車身姿態。

理想L8起步的一瞬間輪胎還能保持一定的抓地力,但隨后出現明顯輪胎打滑情況。而問界M7全程看起來更穩定一些,輪胎并未出現較為明顯的打滑。

看似簡單的測試,卻能最真實地反映出動力系統與底盤協調的程度。代入到結冰的小區門口、濕滑的高架橋等真實場景來說,問界M7給駕駛者的安全感會更強。
這期測試之后,我們對“操控”有了新的理解。
很多人提到“操控”,想到的是高速度、劈彎道、跑賽道。但對今天的大多數SUV用戶來說,操控更像一種底氣——一種在各種路況下都能保持節奏、不被打亂的從容。
![]()
問界M7的動態表現延續了它在舒適篇中的平衡感:不刻意追求硬朗,卻能在動作中保持穩,優勢在于“好開”與“好坐”的兼顧。
理想L8依舊溫和順滑,強調舒適與放松;寶馬X5L和保時捷Cayenne則是熟悉的德系風格,反饋直接、節奏緊湊,為喜歡“駕駛感”的人時刻準備。
最后也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看完這兩期的實測內容,哪臺車的表現最令你難忘?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一起聊聊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