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市姑蘇區教體文旅委下屬蘇州市平江實驗學校在四年級各班開展了以 “呵護友誼” 為主題的社會情感學習(SEL)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在輕松有趣的互動中,同學們化身 “友誼小衛士”,探索人際交往的小秘密,讓溫暖與理解在彼此心中傳遞。
活動伊始,教室里滿是歡快的笑聲。在 “朋友,很高興認識你” 暖場環節中,專職心理老師余老師引導同學們 2-3 人一組,用創意肢體動作互相打招呼 —— 有的小組點頭微笑,有的雙膝相碰,有的腳尖對腳尖,還有的用 “擁抱” 姿勢傳遞善意。簡單的互動打破了拘謹,原本略顯陌生的距離感悄然消失,大家在肢體的默契中,悄悄種下了友誼的小種子。“如果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友誼水桶’,開心時水桶滿滿,難過時水桶空空,你會怎么守護自己和朋友的水桶呢?” 帶著這個問題,余老師講述了 “小菲的故事”。
同學們紛紛舉手分享感受:“小菲肯定很委屈,遲到不是故意的”“那個同學太兇了,好好說就不會吵架了”“兩個人都有錯,應該冷靜一點”。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大家漸漸明白:語言和行為就像 “小勺子”,不恰當的指責會舀空別人的 “水桶”,而理解與包容才能讓 “水桶” 蓄滿溫暖。
“如果我們是小菲的同學或就是小菲本身,怎么幫她把‘水桶’加滿水?” 帶著這個任務,各小組開啟了 “故事改寫” 大挑戰。同學們圍坐在一起,你出主意、我記要點,熱烈討論著解決方案:有小組說:“看到小菲遲到,應該先問‘是不是遇到困難了’,而不是責怪她”;有同學提議:“小菲碰到同學后,主動說‘對不起’,對方也別發火,就能避免吵架”;還有小組想到:“可以一起把打翻的午餐收拾好,還能順便聊聊天,友誼反而會更好”。
隨后,余老師和大家一起整理出 “加水清單”:同學要學會關心、傾聽、寬容,小菲要主動道歉、冷靜溝通 —— 原來友誼需要雙向付出,只有彼此都做 “加水人”,“友誼的水桶” 才能一直滿滿當當。
活動最后,同學們拿起畫筆,畫出了自己心中的 “隱形水桶”,每一筆、每一句,都是對友誼最真誠的期待。同學們互相約定,要做彼此的 “友誼小衛士”,讓 “友誼的水桶” 永遠不會空。此次團輔活動,像一場溫柔的細雨,滋潤著同學之間已萌發的友誼小苗。未來,我校將繼續開展更多心理健康活動,陪伴同學們在溫暖的人際交往中成長,學會用理解擁抱彼此,用善意守護友誼,讓童年的每一段友誼都閃閃發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