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23年,我才擁有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浴巾。
我給大女兒買過很多條浴巾,大大小小,而我就一直用她不用了的舊浴巾,從沒想過給自己買一條新浴巾。
前兩年我從廣州搬去杭州休養,有一天情緒特別低落,我就去充了個熱水澡。當我拿出那條大女兒出生時用的浴巾,已經發硬的浴巾裹在我的身體上,讓我愈發難過。從我手上花出去的錢至少兩三個億了,我卻沒有為自己買一條柔軟舒適的浴巾。
閨蜜得知后十分驚訝:“你又不缺買個浴巾的錢,為什么沒有呢?”
我愣住了。是啊,為什么?
![]()
回顧這些年,我意識到問題不在于“有沒有錢”,而在于一種深層的“不配得感”。
我總能把事情做得很好,把課講得精彩,把項目運營出色,也因此獲得了相應的回報。我懂得如何努力賺錢,卻從不懂得如何把這些錢自然地花在自己身上。
仿佛內心深處有個聲音在說:你值得辛苦,值得付出,但不值得輕松地享受。
浴巾背后的覺醒
那天我為自己買了一條很大的質地特別柔軟的浴巾,挑了自己喜歡的顏色。
我淚流滿面——不是喜悅,而是為自己感到一種遲來的心疼。我掙了那么多錢,卻在自已身上幾乎沒花過什么。
更可悲的是,即使到現在,我有時還是會在小事上猶豫。前陣子一直想吃牛肉干,卻拖了好幾天,直到某個深夜才想通:“我不該這樣對待自己。我努力賺錢,不就是為了能自由選擇想要的生活嗎?哪怕它只是一包牛肉干。”
這份覺醒來得太遲,卻終究是來了。
![]()
成為母親后,我反復提醒自己:不能再讓孩子重復我的路。
我從不拿物質獎勵孩子。我給孩子的所有東西,只基于兩個條件:
第一,我有能力給;
第二,我想給。
絕對不是因為孩子哪里做得好、表現優秀才給。
我要讓孩子知道:你值得被愛,不是因為你有多優秀,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這是我最想告訴孩子的話。那我們如何在日常溝通中,真正將這份“無條件的愛”與“完整的自我價值感”傳遞給孩子,而非重復舊路?
![]()
答案藏在我們的每一次對話里。我的《智慧父母親子溝通課》為你揭示答案:用能滋養內心的語言,激發孩子內在動力,替代操控行為的獎勵,讓孩子真正建立起“我值得一切美好”的底層自信。
當我開始舍得,我反而更敢賺錢了
有趣的是,當我開始允許自己享受物質、不再用“用不壞”來將就時,我對待事業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我不再只是為責任、為別人而賺錢,而是開始為“我值得更好的生活”而賺錢。
這種從“犧牲感”到“配得感”的轉變,讓我變得更從容、更有力量。我依然努力,但不再充滿匱乏;我依然拼搏,但心中有了溫度。
如今,我依然在學習愛自己的路上。但至少,我明白了:
愛自己不是自私,而是必需;
不是奢侈,而是本能。
舍得為自己花錢,不是浪費,而是對自我價值的確認。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總把最好的留給別人,把自己放在最后——請今晚就去做一件你一直想做卻覺得“不值得”的小事。
買那條柔軟的浴巾,點那份想念已久的牛肉干,預訂那場心心念念的旅行。
不要等到“更有錢”、“更成功”、“孩子再大一點”。
愛自己的最好時機,永遠是現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