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狠人了!一位博主花30萬在4S店購買了一輛寶馬摩托車,結果只行駛了800公里,輪胎就出現了嚴重的磨損,找到4S店商討沒有結果,男子干脆辦了簽證,背著半條輪胎飛到意大利米蘭摩托車展,找到寶馬總部維權去了
![]()
因為博主就是摩旅車友,所以當他看到輪胎中間磨平了,兩側卻還留著胎毛時,立刻就意識到,這顯然不是正常使用會出現的狀況
去4S店,店里一句話就打發——輪胎是易損件,不在質保范圍內。說白了,就是讓人認栽。可他偏偏不是個好糊弄的主,干脆把輪胎鋸成兩半,各自找第三方鑒定。結果他這邊沒人愿意出報告,寶馬那邊拿著半條輪胎拖了六十九天也沒個說法
![]()
更讓他覺得不對勁的是,同款摩托車在國外用的是米其林輪胎,而國內銷售的車卻裝配了象牌。就在他維權期間,寶馬中國突然宣布將摩托車輪胎納入三包范圍——這個時間點,很難不讓人多想
![]()
國內溝通無果,他做了一個很多人想不到的決定:辦簽證,背上那半條問題輪胎,直接飛往意大利米蘭國際摩托車展,在寶馬總部展臺前,找原廠負責人當面討說法
寶馬方面回應說輪胎不是他們生產的,要找象牌。象牌又反手一句,輪胎賣給寶馬了,去找他們。兩家互相踢皮球,車主一下夾在了中間
不過,這趟“跨國維權”并非全無效果。事后,國內寶馬方面主動聯系他,報銷了此前產生的拖車費、高鐵費等共計9120元,并派人上門為他更換了米其林輪胎
有網友說:這個情況應該屬于個例,就算是再好的公司,偶爾都會出現次品,然后流入市場,它不能代表整個品牌的質量,但是也是能夠接受偶爾出現的問題
這話沒錯。可問題是,個例出現了你得解決啊。消費者不是非要找茬,大多數人講道理,只要廠家的處理到位,態度誠懇,哪怕出點問題也能理解,怕就怕事情一直拖著
這位花三十萬買寶馬摩托的車主,從發現問題到找4S店,再到被踢來踢去,最后還得自己掏錢飛去意大利討說法,折騰的不是輪胎,而是企業的態度。如果一開始4S店能積極點,把檢測、解釋、處理的流程說清楚,這事根本用不著鬧到總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