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今日的云南省安寧市街頭,綠樹成蔭遮暑氣,街道潔凈映初心,市民在口袋公園內休憩閑聊、笑語盈盈……今年恰逢安寧撤縣設市三十周年,這座城市以十八載文明創建的堅韌歷程,書寫了縣級市以文明為筆、以民生為墨,繪就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安寧答卷”。
![]()
安寧的文明足跡,始于1995年撤縣設市之初。一句“做文明人,創文明城”的口號,點燃了全城上下共建家園的熱忱,拉開了文明建設的漫長序幕。1999年,安寧首次錨定“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目標,始終堅守“以創建促發展、以創建惠民生”的初心,將文明創建作為城市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
十八年深耕不輟,終迎碩果盈枝。2017年,安寧成功摘得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實現云南省全國文明城市“零的突破”——這一歷史性成就的背后,是幾屆領導班子“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執著堅守。2020年,安寧以全國第八、西部第一的優異成績蟬聯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獲中央文明辦通報表揚;2025年,經復核持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連然街道極樂村、東湖社區、安寧中學分別獲評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文明校園,文明矩陣愈發堅實。
如今,安寧的“文明細胞”已全域綻放:54個文明村鎮、141個文明單位、22個文明校園、26個文明家庭熠熠生輝,上百名各級“好人”“模范”引領風尚……實現了從“一枝獨秀”到“滿園春色”的精彩跨越。
![]()
漫步安寧城鄉,文明細節俯拾皆是:國企老廠區的圍墻變身文化長廊,機關單位“拆墻透綠”還景于民、開放夜間停車資源,背街小巷的坑洼路蛻變為平整整潔的便民道……這些變化的背后,是安寧創新推行的“文明網格”機制。全市劃分400余個網格,構建“市級領導+街道干部+社區書記+網格員”四級包保體系,路燈損壞、環境整治等民生訴求第一時間響應解決,讓精細化治理延伸至“最后一米”。
“禮讓斑馬線”“煙頭不落地”等30余項文明行動落地生根,讓文明從標語轉化為市民的自覺習慣;太極書院的晨讀經典、鄉愁書院的歷史回味、24小時城市書房的墨香浸潤,讓文明以多元形態融入日常生活。如今,文明已成為安寧的城市基因,滲透在街巷肌理、流淌在市民言行中。
![]()
在民生改善的賽道上,安寧創下全省“十個率先”:率先實現行政村村村通公交、自然村通村道路全硬化,率先實現“萬村千鄉”市場全覆蓋,率先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率先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一件件民生實事,讓文明創建的成果看得見、摸得著。
“建設城市文明”金點子征集活動中,市民提出的“增設口袋公園”等50余條建議被納入政府辦實事清單,一一落地兌現;9.7萬名注冊志愿者組成城市“溫暖底色”,“愛心送考”車隊逐年壯大,“流動書包”傳遞知識與溫情。從“要我創”到“我要創”,市民真正成為文明創建的主角,共建共享的理念深植人心。
“獎牌證書不是終點,而是讓城市更有溫度的新起點。”三十載櫛風沐雨,十八載文明深耕,文明已在安寧的每個角落生根發芽,以最溫柔的力量,推動這座城市向著更美好、更溫暖的未來持續前行。
(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安寧市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