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發展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重申這一重要判斷,強調“制定和實施好‘十五五’規劃,就能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短短8個字,內涵豐富、分量很重,指明了“十五五”時期承前啟后的歷史方位和重要使命。
如何認識“十五五”時期的重要地位?要看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黨的二十大明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第一步,需要從“十四五”到“十六五”3個五年規劃期的不懈努力、接續奮斗。“十四五”時期是第一個五年,已經打下堅實基礎,實現良好開局。“十五五”時期居于中間,承前啟后,既要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進一步夯實發展根基,又要聚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協同發力,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為“十六五”時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良好條件。
如何認識“十五五”時期的發展環境?科學判斷國內外形勢,是謀劃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前提。“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建議》明確提出,大國關系牽動國際形勢,國際形勢演變深刻影響國內發展,我國發展處于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同時要看到,我國具備主動運籌國際空間、塑造外部環境的諸多有利因素;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把各方面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效能。
如何把握“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科學設定發展目標,對制定和實施好五年規劃至關重要。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重要標志性指標就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要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保持適當速度。《建議》在深入研究和科學論證基礎上,提出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等重要目標;緊扣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從高質量發展、科技自立自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社會文明程度、人民生活品質、美麗中國建設、國家安全屏障等7個方面提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這些目標統籌發展需要和可能,兼顧當前和長遠,既積極進取又穩妥可行,是未來5年發展的“指揮棒”和“風向標”。要堅持目標導向、效果導向,把這些目標轉化為一項項思路舉措、具體任務,讓宏偉藍圖成為生動現實,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來源:求是網
編輯:沙志媛
編審:趙宗杰 張革
終審:劉暢 雷建軍
總監制:肇慧茹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