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的APEC峰會剛結束,但明年的APEC峰會,大陸卻是提條件了。
而對準的目標便是臺當局,想要2026年來深圳開APEC峰會,得堅持一個前提!
![]()
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路透社記者拋出臺當局的抱怨:中國大陸為中國臺北參加明年APEC會議設置附加條件,包括一個中國原則。
發言人毛寧的回應簡潔明確“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作為地區經濟體參與APEC,遵循APEC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和慣例,這是中國臺北參與APEC的政治前提”。
同一天,國臺辦新任發言人張晗在另一場發布會上也作出相同表態,強調將按照一個中國原則和APEC相關規定處理臺灣地區參會事宜。
![]()
實際上臺灣地區參與APEC并非新議題,其歷史框架可追溯至1991年。當時,中國、中國臺北和香港三方同時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形成了所謂的“APEC模式”。
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一個中國原則下的特殊安排。根據1992年10月2日簽署的諒解備忘錄,臺灣必須以“中國臺北”的名義參加APEC活動,只能派主管經濟事務的官員參會,且“外交部長”和“副部長”級官員不得出席APEC外交部長會議。
1993年,美國主導下APEC首次召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
而彼時的臺灣當局試圖推動李登輝與會的企圖失敗后,中美雙方通過協商確立了“西雅圖模式”,臺灣地區領導人不能參會,須委派經貿界代表參加。
此后二十多年間,臺灣地區參與APEC的經歷充滿波折。2001年APEC會議在上海舉行時,臺當局為突破“現有框架”,但最終因不符合APEC諒解備忘錄,臺灣未派人參加那次會議。
而這種參與模式嚴格限定了臺灣在APEC中的角色,僅僅是地區經濟體,而非政治實體。
![]()
大陸方面為臺灣地區參與2026年深圳APEC會議設置了明確條件。這些條件不是新規,而是對已有規則的重申和強調。
第一條紅線是接受“中華臺北”稱謂,不得使用“臺灣”或其他具主權意味的表述。第二條是接受其在APEC內部角色的限定,參會代表需從經濟職能人員中產生,不能帶有政治職務背景。第三條是臺代表與他方代表的所有互動須提交主辦方審批,不得私自安排“會邊談獨”。
大陸方面此次特別強調規則,事出有因。
![]()
在2025年韓國慶州APEC會議期間,臺灣地區代表團就被曝出“出格操作”:代表團成員趁茶歇、非正式對話場合,主動與數個成員經濟體代表展開不經備案的“私下接觸”。
會后還通過島內媒體高調釋放會談信息,甚至用“我方”之名聲稱“與多國建立了更緊密的伙伴關系”,明顯暗示“主權平等地位”。
面對大陸劃定的紅線,臺當局不是思考如何遵守規則,而是提出了兩個條件:要求大陸“平等對待”以及為臺灣參會代表出具“人身安全書面保證”。臺當局甚至放話,如果大陸不滿足這兩項要求,將不排除拒絕參加2026年深圳APEC會議。
![]()
實質上,臺灣地區參與APEC的問題,表面上是一場關于國際組織參與資格的爭論,深層卻是兩岸關于國際空間規則的較量。
從1991年至今,臺灣地區在APEC的參與身份和空間已有明確界定。但臺當局卻一直試圖突破這些限制,將APEC視為擴大國際接觸、提高能見度的機會。
而與激進突破相比,臺當局更常用的是“漸進式”策略:利用APEC會議期間的各種正式和非正式場合,與其他經濟體代表進行互動,制造“國際空間突破”的印象。
![]()
而大陸此次明確劃出紅線,也是對這種“漸進式”策略的直接回應。深圳APEC會議期間,大陸將以組委會身份,對所有與臺灣代表接觸的雙邊安排進行備案審核。這種制度設計,等于在物理空間之外,再加設一個“政治防火墻”,使臺灣代表無可能在“邊角余地”搞文章。
從更廣視角看,這反映了大陸對涉臺議題主導力的增強。
過去十年間,中國在APEC體系中的話語權與組織主導力已今非昔比。在WTO、RCEP、G20等多邊機制中,中國已通過擔任主席國、主導議題設定與話語構架建立起一整套規制框架,APEC也不例外。
![]()
面對臺海雙方在APEC問題上的較量,國際社會的反應十分明確。多數APEC成員經濟體對“臺灣問題政治化”趨于警惕,對臺方試圖用“參與即國際承認”的話術來制造既成現實的做法,回應日益冷淡。
這種冷淡反應源于國際社會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普遍認同。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已明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一個中國原則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APEC本質上是一個圍繞經濟議題展開的平臺,不以主權身份為準入門檻。
![]()
正因如此,它才為臺灣地區的參與提供了空間。但臺當局試圖通過“政治身份冒充經濟代表”來參與,會引發機制性排斥。
大陸此次態度明確,就是將這一漏洞堵死。2026年深圳APEC會議,因此成為臺灣地區在多邊舞臺上面對的又一次“規則對決”。與以往不同,這場對決已經不是“能不能坐進來”的問題,而是“坐進來能否閉嘴”的問題。
大陸此次態度強硬、表述明確,不僅是對臺灣“邊界試探”的一次回擊,也是對國際社會發出的一個信號:中國對涉臺議題的主導力,已從雙邊轉向多邊機制全面覆蓋。借機謀獨的戲碼,將在深圳終場。
![]()
只得說國際規則便是固規則,大陸的底線便是不可壓迫,而臺當局是遵守規則、順利參會,還是挑戰規則、自絕于國際社會?這道選擇題的答案,將直接影響臺灣地區在亞太經濟合作中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