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飛沈飛的6代機到“深度求索”的人工智能,從九三大閱兵到撞擊小行星,從2024年12月到2025年9月,這也就才過去了短短10個月的時間,郭帆怎么著都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混成了全中國最倒霉催的人。白天想,夜里哭,做夢都在改劇本,結果夢里改完一覺醒來,卻發現好不容易補上的天又塌了。
![]()
對于被廣大人民群眾親切地稱之為“中國第一位古裝科幻片導演”的郭帆郭導來說,他最近的日子可能過得有點煎熬。9月3日當天,已經有4天沒發過微博的郭帆,突然一下子就更新了3條動態,這3條動態全都是和九三閱兵相關的:
表面上:“向祖國致敬!”內心戲:“行吧,國家都發展到這個份上?我改改劇本又何妨呢?”
![]()
轉微博政務大V@江寧婆婆的評論:“郭帆導演此刻汗流浹背。”
郭帆描述自己看完九三閱兵的內心寫照:先是歡呼打call、嘚瑟吹彩虹屁;再是努力、給力加油好好干;然后是陰陽怪氣的微笑表情包;最后是跪下淚流滿面的無可奈何。
![]()
郭帆這幾條微博的互動數加起來已經有幾十萬了,此時此刻,所有吃瓜群眾都看出來了:帆子的劇本又白改了。
為什么要說個“又”字呢?因為類似的暴擊他自去年12月以來已經遭遇過不止一次:從去年12月末的沈陽、成都兩地先后放飛的殲-50、殲-36兩款6代價,到春晚上動態跳二人轉的宇樹科技機器人,從到由于“深度求索”開源狄熙客R1模型而引發的人工智能狂潮,再到震撼全世界的九三大閱兵,我們的每一次科技進步,都看得郭帆喜上眉梢,焦慮在心。焦慮不為別的——國家發展太快,他的電影情節實現跟不上現實節奏了。劇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回爐打磨,不然將來《流浪地球3》上映了大家都要笑話:讓我來看看帆子這回又拍了什么老古董。
![]()
然而,郭帆可能自己都沒有想到,閱兵給他帶來的那一點小震撼,僅僅是個開始。正當廣大吃瓜群眾還沉浸在九三閱兵的喜悅之中,無法自拔的時候,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在近期召開的第3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上,平靜地公布了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計劃:我國正在規劃對一顆近地小行星,實施一次動能撞擊的演示驗證任務。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我們要發射一個航天器,去太空中主動撞擊一顆小行星,改變它的運行軌道。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如果說之前的閱兵只是讓《流浪地球》里的那些“道具”夢想成真,那么這次,我們是直接把電影里拯救地球的核心劇情給搬到現實里來了。這下,郭帆的劇本恐怕不是“改改又何妨”的問題了,而是真的“天都塌了”,光靠小修小補可能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鬧不好都需要推倒重來了。
哦,對了,順便一提,在吳偉仁院士宣布這條消息的時候,央視的官微發了條動態#我國規劃撞擊一顆小行星# ,完了還給它加上了一個熱搜詞條#一覺醒來郭帆白改了#。
![]()
而在5個月以前,在當時舉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776次學術討論會上,吳偉仁院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介紹防御小行星撞擊技術的時候,也提到了郭帆的《流浪地球》:
“我也看了電影《流浪地球》,藝術家充分發揮了想象力,但一些情節還是有科學根據的。”
吳老這話說得比較委婉,翻譯一下,意思就是:帆子你的想象力不夠,都趕不上我們現在規劃的科研項目了,劇本打回去重改吧,不然球3拍出來就沒法看了。
![]()
所謂的“炸”小行星,并非是像好萊塢電影《天地大沖撞》里演的那樣,用核彈將目標炸得粉碎。據吳偉仁院士的介紹,我們的整個任務將采用一種極為精妙的“伴飛+撞擊+伴飛”模式。
具體來說,我們會同時發射一個觀測器和一個撞擊器。
觀測器會提前抵達目標小行星附近,對小行星進行詳細的抵近觀測,全面掌握它的質量、結構、自轉狀態、運行軌道等關鍵參數,為后續的撞擊提供最精確的數據支持。
在完成偵察后,撞擊器將以極高的相對速度,按照預定角度,精準地撞向小行星。這一撞不是要將其直接摧毀,而是像打臺球一樣,通過傳遞動量,巧妙地改變它的軌道,使其偏離可能與地球相撞的危險路徑。
最后,先期抵達的觀測器,以及地球上的各種天文望遠鏡,將組成一個天地聯合觀測網絡,實時監測撞擊后小行星的軌道變化、形態改變以及撞擊產生的濺射物,從而對這次“宇宙交通事故”的效果進行全面、精準的評估。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吳偉仁院士還為這次任務定了個12字方針:撞得準、推得動、評得出、說得清。
![]()
最近我們在九三大閱兵上不是展出了包括東風-61和東風-5C在內的各種大殺器嗎?最近我群聊里的沙雕群友都在圍繞著這些洲際導彈瘋狂玩梗,說它們25馬赫以上的大氣層再入速度已經超越奧特曼了。照這節奏下去,我們真把小行星給打了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還有群友用奧特曼里賽特隊的名言改了個段子,專門用來調侃這次的防御小行星撞擊人物:
“竟然敢侵略地球?器張的家伙!他是不知道地球上有我們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守衛著嗎?真是一群宇宙鄉巴佬。”
![]()
當然,除了小行星這樣的天外不速之客之外,類似這樣的威脅目標在地球上其實也有不少,比如來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朋友的“民兵”“三叉戟”系列洲際導彈,比如來自喜馬拉雅山南側的印度朋友的“烈火”系列彈道導彈。
以今時今日中國的科技發展速度,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一旦中國掌握了對付小行星的技術,假以時日,用來招呼一下美印等國的彈道導彈甚至高超音速導彈,大概也不是什么難題。此次九三閱兵上展示的“紅旗”系列防空導彈都已經更新到紅旗-29了,照這節奏下去,沒準4年之后我們就連看到紅旗-39甚至是紅旗-49了。
![]()
不管怎么說吧,總之郭帆你先別睡了,趕快起來改劇本吧。你再這么磨蹭下去,我怕球3還沒開機,國家航天局就先給你劇透大結局了。加油啊,小伙子!因為給你的時間,真的不!多!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