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家衛,以前影視圈總把他捧成 “用鏡頭造夢” 的大師,可一盤私密錄音的流出,像潑了盆冷水,澆滅了他維持幾十年的光環。這錄音不光藏著他對唐嫣、陳道明等演員的尖酸吐槽,還牽出 32 年前《東邪西毒》劇組 30 人集體嫖娼的舊案 —— 如今演員敢說委屈了,資本不愿買單了,好友也撕破臉了,沒了濾鏡的他,是真的 “失了方向” 。曾經被吹爆的 “慢工出細活”,現在成了 “任性耗演員” 的代名詞,誰還記得當初大家對他的盲目迷信?
![]()
誰能想到,鏡頭前聊 “光影美學” 的王家衛,私下對合作演員能這么刻薄。錄音里他說唐嫣拍《繁花》是 “裝得賣力,實則沒吃透角色”,暗戳戳說陳道明 “難搞,陰陽怪氣”;對金靖更過分,開著低俗黃腔,沒達成目的就把人家戲份全刪了,還在小圈子里拿這事當笑話講;連 90 多歲的游本昌發朋友圈懷念拍戲時光,都被他背地里說 “老謀深算,不是省油的燈” 。
![]()
可這些被他嚼舌根的人,當初為他的戲付出了多少?唐嫣推了 7 部女一戲約,三年半沒接其他工作,一門心思扎在《繁花》劇組;游本昌老爺子 80 多歲還跟著劇組熬夜,反復打磨一場戲的臺詞 —— 這份真心換回來的,竟是背后的冷嘲熱諷,換誰不寒心?
![]()
要是說私下吐槽只是人品小瑕疵,那埋在歷史里的舊案才真叫人震驚。1993 年,王家衛帶著《東邪西毒》劇組在陜西榆林取景,當地公安突然搞了次突擊檢查,在劇組駐地旁邊的招待所里,抓了 30 個涉案人員,后來這事還被寫進《榆林市志》社會卷 “治安管理” 章節里 。
![]()
當年 7 月 27 日的《榆林日報》,頭版角落還登了短訊:“查獲一起涉劇組嫖宿案,涉嫖客 16 人、暗娼 7 人、皮條客 4 人,均為劇組臨時聘用人員”。可明眼人都知道,“臨時人員” 不過是甩鍋的說法 —— 那時候互聯網不發達,這事才沒鬧大,換現在早被罵上熱搜了。
![]()
現在回頭看錄音里的一個小細節,更讓人心里犯嘀咕:秦雯當時直白問王家衛 “常年在外拍戲,生理需求咋解決?會不會找小姐?”,在場的古二聽著尷尬,沒接話。如今結合《榆林市志》的白紙黑字和當年的報紙報道,再想想他那時候回避的態度,很難不讓人多想 。這樁舊案之所以被挖出來,還是有個做地方史研究的網友去榆林出差,翻當地市志時偶然看到的 —— 一發到網上,瞬間就炸了,大家才發現 “藝術大師” 背后還有這么一段黑歷史。
![]()
![]()
比起這些,更讓人心疼的是那些被他 “耗著” 的演員。那時候影視圈都迷信王家衛,覺得能跟他合作就是 “鍍金”,所以就算受了委屈,也沒人敢說。梁家輝拍《東邪西毒》時,一開始明確說讓他演黃藥師,結果進了組,今天讓他學東邪的灑脫,明天讓他仿西毒的陰沉,連個完整劇本都沒見著,最后他對著鏡頭都懵了:“我到底演的是誰?”
![]()
木村拓哉更慘,拍《2046》時就收到一句 “你在等一個人” 的指令,問 “等誰”“為啥等”,王家衛就說 “你自己悟”,整整拍了六年,最后成片里就剩六分鐘鏡頭,他后來在采訪里說 “那段時間像在霧里走,找不到頭”。
![]()
張學友在《阿飛正傳》里的遭遇,現在提起來還讓人揪心。就一個 “抬頭看天” 的動作,王家衛讓他拍了 60 多遍 —— 從早上拍到傍晚,天從晴變陰,張學友從一開始的自然,拍到后來的僵硬,到最后連手怎么放都忘了,王家衛卻輕飄飄一句 “算了,就這樣吧” 。就這一句話,讓張學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沒演技,之后 23 年,不管誰撮合,他再也沒跟王家衛合作過,采訪里說 “那種迷茫感,好多年都沒緩過來”。
![]()
梁朝偉的崩潰更讓人心酸。拍《阿飛正傳》時,一個吃梨的鏡頭拍了 27 遍,梨從新鮮多汁拍到氧化發黑,他從自然咀嚼拍到腮幫子發酸;到《花樣年華》,一場吃云吞面的戲又拍了 26 遍,他吃到后來看見云吞就反胃,回家對著劉嘉玲哭:“我真的不知道他要什么” 。
![]()
可劉嘉玲自己也沒逃過,拍《阿飛正傳》的拖地戲,她試了所有情緒:高興地擦、委屈地擦、憋著氣擦、心不在焉地擦 —— 拍了幾十遍后,她自己都笑了:“我現在看見拖把就想躲”。
![]()
![]()
辛芷蕾拍《繁花》時的經歷,更像一場 “無意義的消耗”。王家衛就跟她說 “你在鏡頭里走來走去就行”,她追問 “走的目的是什么?要表達什么情緒?”,王家衛沒解釋,只說 “我累了,先撤了”,然后直接消失了一個月 。那段時間,辛芷蕾天天在片場走:穿高跟鞋走、換平底鞋走、快走走、慢走 —— 走得腳都磨破了,還得自我懷疑:“是不是我太笨,沒 get 到導演的意思?”
![]()
宋慧喬更慘,拍《一代宗師》時護照被劇組收了,本來以為就拍十幾天,結果一 “困” 就是三年,最后成片里只有六分鐘鏡頭;張震為這部戲練了三年八極拳,拿了全國冠軍,戲份卻被刪得只剩三場,結婚時王家衛送了張紙條,寫著 “以后盡量少刪你戲”,這話聽著像玩笑,卻滿是敷衍。
![]()
以前圈子里沒人敢說王家衛不好,畢竟他頂著 “藝術大師” 的帽子,資本也愿意為他的 “任性” 買單。可現在不一樣了,他塌房后,越來越多圈內人敢說真話了。向太在直播間里就說得很直白:“之前有投資方找我搭線王家衛的項目,我直接拒了 —— 他拍戲沒個準譜,超預算是常事,拖工期能拖到投資方扛不住,完全不受控,誰投誰虧” 。這話可不是隨口說的:當年鄧光榮投 4000 萬拍《阿飛正傳》,票房只回了 975 萬,差點把公司拖垮;《東邪西毒》投了 2000 萬,票房剛過 900 萬,最后還是靠緊急拍《東成西就》“救場”,才補上虧空;《2046》拍了 5 年,香港票房僅 614 萬,投資方到現在都不愿提這事 —— 現在資本只看回報率,沒人再愿意為他的 “藝術夢” 買單了。
![]()
向太還補了句更扎心的:“沒有張叔平,王家衛的戲哪來的美感?”熟悉影視圈的都知道,張叔平是王家衛的 “美學支柱”——39 次提名金馬獎,16 次拿金像獎,《花樣年華》里的旗袍配色、《重慶森林》里的鏡頭剪輯,全是張叔平的手筆 。以前大家夸王家衛 “會拍”,其實多半是夸張叔平的審美。現在張叔平淡出影視圈,沒了 “美學加持” 的王家衛,連戲的 “精致感” 都撐不起來了。還有業內博主爆料:“王家衛早期拍戲靠譚家明把關劇本,后來靠張叔平救場剪輯,有時候演員都得自己補劇情漏洞,他自己反而沒什么明確想法。”
![]()
老戲骨郭凱敏評價《繁花》時,更是戳破了 “真實感” 的假象。當時好多人吹《繁花》“還原老上海”,他卻直言:“《繁花》里全是外灘的霓虹、精致的西餐、筆挺的西裝,可老上海的弄堂味、煤爐香、鄰里間的家長里短,一點都沒有 —— 那是香港人想象的上海,不是真的上海” 。他還拿《烏鴉與麻雀》舉例:“你看《烏鴉與麻雀》里,演員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在弄堂里煮面條,那才是真的生活;《繁花》只有畫面,沒有煙火氣。” 這話沒說錯:脫離了生活細節的創作,再美的鏡頭也只是 “空架子”,走不長遠。
![]()
以前王家衛總戴個墨鏡,像藏著無數創作秘密,現在大家才明白,那墨鏡不過是 “遮羞布”。錄音里的惡評、舊案里的丑聞、演員的委屈、資本的撤退,把他的 “藝術神話” 撕得稀碎 —— 他徹底沒了往日的方向,既抓不住創作的本質,也丟了做人的體面 。曾經的 “大師” 標簽掉在地上,這次,他還能撿得起來嗎?評論區不妨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