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不僅關乎平臺經濟治理體系完善,更加決定平臺經濟可持續良性發展。
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顯示,截至2023年,全國新就業形態人員達8400萬人,外賣配送員是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以來,在有關部門指導下,多家外賣平臺密集跟進,推出防疲勞機制、取消超時扣款、為騎手完善社保等一系列切實舉措。
長期以來,新就業群體參加社會保險存在制度與現實雙重制約,“參保難、參保意愿不強”是突出問題,尤其是傳統勞動關系下的社會保險制度,難以和靈活用工的特征相匹配。因此,如何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增加制度靈活性適應就業新常態,也是對政策和用工平臺多方的挑戰。
近年來,在人社部門的指導下,多地政府、多家用工平臺積極參與試點,“邊探索邊改革”,新就業群體勞動權益保障也向前再進一大步。部分用工平臺探索的社保方案也日臻成熟。
例如,繼試點騎手養老保險補貼后,美團近期率先宣布將“參保補貼”模式拓展到全國范圍內的外賣騎手。和試點一樣,它大幅降低門檻,騎手滿足國家關于靈活就業參保條件即可參保,無需簽署任何承諾或合約,不與工作單量或工作時長掛鉤,在工作地或戶籍地都可參保獲得50%補貼。
此外,也有用工平臺沿用傳統勞動關系,為少部分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也是值得鼓勵的有益探索。
![]()
騎手App內已上線社保繳納憑證上傳入口和補貼信息查詢專區
不過筆者認為,考慮到要為規模龐大的新就業群體“量體裁衣”,形成長期可持續的保障,“參保補貼”等靈活社保模式更具現實意義,也更容易為其他靈活用工平臺所借鑒。并且從現實效果看,靈活社保補貼也兼具普惠式覆蓋、公平性保障和持續性適用三大特點。
首先,其以“靈活且包容”為設計原則,充分考慮騎手的參保意愿,也考慮解決部分騎手對于養老問題的關切和擔心。這種方案保障了靈活就業者的自主性,同時盡量降低繳納成本,擴大保障覆蓋面,也能保證騎手職業持續發揮就業蓄水池作用。
其次,從騎手的參保意愿角度來看,公平性是長期支撐。由于絕大多數騎手并不拘泥于一種身份的限制,在平臺勞動生態中經常出現專送、眾包、樂跑等各種身份的轉換,并且騎手往往對應多個平臺。
而養老保險補貼不區分騎手身份,無論是專送騎手還是眾包騎手都納入保險的范圍之內,保障方式相較公平,更適宜靈活就業群體;在不犧牲自由流動性的基礎下,幫騎手獲得長久性的養老保險。
最后,考慮勞動者和用工平臺的雙邊承擔,可持續性就尤為重要。經過調研顯示,外賣騎手等靈活就業群體對社保月均成本的“心理閾值”在340元-500元區間。此外,不同年齡群體、不同從業年限的勞動者,對于社會保險的接受程度不盡相同。比如,年輕騎手(18~25歲)中“不想繳納”比例超三成;從業三到五年的騎手,“想繳納”比例又超過四成。
從前期試點來看,用工平臺補貼一半后,騎手繳費成本可降至每月500元以內。這種正向激勵方式有助于提高勞動者參保意愿,對于用工平臺而言也是一項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的投入,不會在短期內造成很高壓力。
應該說,養老保險補貼模式為我國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就業質量提升工作中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參照。這種保障模式更加有利于增強騎手就業相對穩定性和平臺經濟勞動關系的和諧性:騎手收入穩定、保障齊全,有利于增加工作穩定性,也增強平臺就業“蓄水池”的兜底作用。而且,靈活保障體系也有助于減少勞動糾紛,形成在平臺、合作商、騎手等多個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潤滑劑”。
養老保險補貼覆蓋全國騎手,開了一個好頭。但騎手保障不是某一兩家平臺的事,也不應該止步于此。應多方合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騎手構建起多層次的福利保障網絡,兼顧剛性社會保險和彈性的福利保障,這需要政策方、用工平臺、地方政府等多方努力和投入。
“十五五”規劃建議也明確提出,要提高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參保率。可以養老保險補貼為起點,積極推動靈活社保補貼政策全覆蓋,擴險種、擴范圍,提高靈活保障的深度與廣度。同時,不斷完善騎手多樣化權益福利保障體系,鼓勵用工平臺加強福利投入、引入低門檻商業保險等等。補齊保障短板,讓改革更“更走心”,方能惠及更多勞動者。
作者:孟泉(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關系系主任)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