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管善建

楊德振先生是令我欽佩的一位同鄉,他不僅是勤于筆耕、著作頗多的業余作家,同時也是一位疼愛孫子并擅于言傳身教的好爺爺。
早兩天瀏覽手機時,無意中看到楊德振先生與孫子同樂的一段小視頻,看完后,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縈繞在我腦海中,讓我感到這段視頻其實含有“仁義禮智信”這五個方面。
仁:
孔子講:仁者愛人。這段視頻拍攝于楊先生的大別山老家,那里有他雙雙年逾八旬的父母。出于對父母的牽掛,他帶孫從熱鬧的廣州回到寂靜的山村小住。通過視頻,我注意到他的老父親在墻根曬太陽,看著楊先生在逗孫子玩。楊先生對上孝敬,對下疼愛,四代同享天倫之樂,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愛,是真愛大愛,是仁的基礎和根本。仁者愛人,愛人即仁,這是我對仁的理解,也為這段視頻所印證。
義:
《增廣賢文》中有一句話:“羊有跪乳之恩,鴨有反哺之義。”楊先生反哺的不僅是他的父母,還有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在多篇文章中表達過對家鄉土地的深情和摯愛,他也以他的行動為家鄉作出過貢獻,這正是反哺之義的寫照。他的家鄉盛產油茶,1958年國務院曾頒發“油茶之鄉”獎狀。楊先生每年深秋回家,還親自上山采摘茶籽,視頻中我還看到他家門口曬有剛采摘的茶籽,可見他對于大地母親的熱愛。
![]()
禮:
視頻中除楊先生的小孫子外,還有另外兩個小男孩。楊先生是軍人出身,他讓這三個年齡略有差異的小男孩排成一條線,從左到右,高矮有序。他的孫子年齡最小,個子也相對矮一點,站在最右邊。他讓孫子稱中間那位男孩為小哥哥,稱左邊那位為大哥哥。整個視頻中,楊先生對這兩位男孩也未直呼其名,而是以孫子的口吻稱“小哥哥、大哥哥”。這無形之中,就將長幼有序、稱謂有別的“禮”融化到孫子的言行舉止中了。
智:
視頻中,楊先生并不是在逗三個小孩瞎取樂,而是挺有目的、有計劃地在引導他們背唐詩。先背的是《詠鵝》,中間那位小哥哥,老是將“曲項向天歌”念成“曲項像天鵝”,楊先生并沒有取笑、指責,而是一遍遍耐心地幫他糾正。接著背的是《憫農》。三位小孩都能背,但至于其意義,還是年長一點的大哥哥說得到位一點。楊先生的孫子才剛滿三歲,但經過其循循善誘的引導,也明白這首詩的意義在于要珍惜糧食,吃完飯,碗里不能有剩飯剩菜。這種教育,是以“智”化“德”的教育。
信:
楊先生在引導三位小孩背唐詩時,還用上了鼓勵招數。我聽到他在視頻中講:大家認真背,誰背得好,就給誰獎勵。在我看來,三位天真可愛的小孩,各有長處。“大哥哥”畢竟年齡大點,回答問題會踴躍些,也淡定一些。而“小哥哥”比較憨厚,有點小緊張,但并不氣餒。楊先生的孫子在大城市里出生,受教育和成長的環境優越,顯得聰明活潑,小小年紀知識不少,但與兩位哥哥在一起很和諧,全然沒有嬌生慣養、飛揚跋扈的壞習氣。我想事后,楊先生肯定遵行“言必信、行必果”的古訓,會分別給三個孩子恰如其分的獎勵。
一段小視頻,引出我以上感想,并寫成此小文,以表達我對楊先生的欣賞和尊敬!
![]()
2025年11月4日(農歷九月十五)
![]()
☆ 本文作者簡介:管善建,籍貫湖北麻城,某合資企業管理人員,江門市政協委員。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