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羅拉多州的暮色中,67歲的馬克·古布魯德坐在老舊小屋前廊,手機屏幕上微軟與OpenAI的千億美元AGI合作協議格外刺眼。這個如今攪動全球科技格局的術語,是他28年前在馬里蘭大學地下室里為警示技術風險而創造的詞匯。當AGI成為資本追逐的"金礦",市值撐起英偉達等巨頭時,它的首創者卻拿著無用的博士學位,過著照料年邁母親的清貧生活。這場關于智能未來的狂歡中,我們似乎遺忘了最初的警示,也模糊了技術本該有的溫度。
![]()
一、地下室的先聲:AGI概念的誕生與初心
1.1 納米狂潮中的憂慮者
1997年的AI寒冬尚未消退,研究生古布魯德埋首于馬里蘭大學實驗室地下室,在抽水泵的轟鳴聲中鉆研前沿納米技術。作為埃里克·德雷克斯勒的追隨者,他既癡迷于微觀世界的無限可能,又清醒認識到技術的雙面性——納米技術若用于軍事,可能催生出破壞力遠超核武器的武器。這種憂思讓他將目光投向人工智能,彼時的AI還只是解決特定問題的專家系統,無法匹配他對"顛覆性技術"的描述。
1.2 論文里的智能定義
在第五屆分子納米技術前沿會議上,古布魯德宣讀了《納米技術與國際安全》論文。為區別于傳統AI,他首次提出"通用人工智能(AGI)"概念,將其定義為"在復雜性和速度上媲美或超越人腦,能獲取通用知識并勝任人類智慧任務的系統"。這一定義與當下認知幾乎無二致,他甚至特意強調這是"高級通用人工智能",以區分當時的"弱AI"。論文中,他疾呼各國"放棄尚武傳統",警惕科技軍備競賽,只是在那個AI不受重視的年代,這份警示如石沉大海。
二、概念重生:從學術冷門到研究熱潮
2.1 寒冬后的AI復蘇
進入21世紀,計算機算力突破與機器學習算法革新讓AI領域回暖。1999年,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在《機器之心》中預言2030年AI將達人類智能水平,這一判斷點燃了計算機科學家本·戈策爾的熱情。他發現當時的AI仍局限于狹窄領域,下棋、診斷等功能無法實現"真正的智能",便與同事卡西歐·佩納欽計劃編纂論文集,探討"大而全的AI"發展路徑。
2.2 郵件列表里的命名之爭
給這種新型智能命名成了難題。"真正的AI""合成智能"等提法均不滿意,戈策爾邀請沙恩·萊格、王培等年輕學者在郵件列表討論。剛獲碩士學位的萊格提出:"不如叫通用人工智能,縮寫AGI,念起來順口"。王培曾建議調整為"Gene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但縮寫GAI易引發歧義,AGI最終被采納。這個名字迅速出現在學術論壇與文章中,2006年第二屆AGI大會召開、《通用人工智能期刊》創刊,AGI正式成為獨立研究方向。直到2005年,有網友在論壇指出"AGI1997年就有人用過",眾人才發現古布魯德這位"幕后首創者"。
三、商業狂歡:AGI的價值異化與邊界模糊
3.1 千億資本的瘋狂追逐
AGI很快從學術圈走向商業名利場。微軟計劃投入800億美元建AI數據中心,Meta斥資650億美元打造覆蓋曼哈頓規模的數據中心,谷歌母公司Alphabet年資本支出增至750億美元。在硅谷,AGI等同于"下一座金礦",美國政客甚至宣稱"不能先于中國實現AGI就完了"。資本狂歡推高了市場估值,英偉達因供應AI芯片市值一度突破5萬億美元,醫療、金融、交通等領域都期待AGI帶來顛覆性變革。
3.2 概念游戲中的利益博弈
有趣的是,當AGI成為商業籌碼,其定義卻愈發模糊。OpenAI CEO奧特曼先稱"掌握構建AGI方法",后又說"AGI一詞沒用";微軟CEO納德拉批判"宣布AGI里程碑是指標作弊",但兩家公司的合同卻將AGI變成利益開關——原始協議規定OpenAI實現AGI可終止微軟技術訪問權,新協議則要求獨立專家組審核"AGI突破",甚至有傳言將"創造1000億美元利潤"作為AGI判定標準。曾經的技術概念,如今成了資本博弈的工具。
四、回歸本質:技術狂潮中的冷思考
4.1 無法回避的風險警示
古布魯德從未介入AGI的商業狂歡,他仍執著于當初的擔憂——陸續發表文章呼吁禁止AI武器,警惕科技軍備競賽。如今的AGI發展確實伴隨著諸多挑戰:技術上,現有AI缺乏認知靈活性,難以實現知識遷移;倫理上,崗位替代、隱私泄露、算法偏見等問題凸顯。當資本忙著給AGI貼標簽、算估值時,這些"不賺錢"的問題反而成了最該重視的隱患。
4.2 平衡發展的未來之路
AGI不是簡單的"技術玩具"或"賺錢工具",它承載著人類對智能的終極想象,也考驗著人類對技術的掌控能力。政府需建立全球統一的倫理框架與監管機制,科研人員要在突破技術瓶頸的同時堅守社會責任,企業不能為短期利益忽視潛在風險。正如古布魯德所說:"我關心的不是名分之爭,而是軍備競賽",當我們追逐AGI的腳步時,不該忘記那個地下室里的初心——技術應是和平與進步的推手,而非災難的源頭。
結語:被銘記的警示與未卜的未來
古布魯德的名字或許會繼續被商業浪潮淹沒,但他創造的AGI一詞已深刻改變世界。當微軟與OpenAI的千億美元協議攪動市場時,我們更該想起那個67歲老人的苦笑——技術的價值不該只用金錢衡量,智能的未來更需要人文關懷。AGI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是淪為資本游戲的籌碼,還是成為造福人類的利器,取決于我們每一次清醒的抉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