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原定于11月5日夜間返回地球的神舟二十號飛船延期返回地球,因為飛船在軌脫離空間站之前遭遇了空間微小碎片撞擊,目前正在影響分析和風險評估。
![]()
那么問題來了,這些空間碎片從何而來?如果神舟二十號飛船因為被微小碎片撞擊出現了外殼破損,又該怎么辦?
首先,太空中的碎片分為兩大類:
一是人造碎片,也就是遺棄的航天器和運載火箭箭體殘骸、航天器發生爆炸和碰撞解體產生的碎片、固體火箭點火產生的燃燒物等,飛船所在的300-400公里軌道為碎片高密度區,毫米級碎片超1.4億個,飛行速度達每秒數公里,撞擊動能相當于子彈。
![]()
二是空間天體碎片,也就是小行星的碎片。其實都還不屬于我們定義“空間碎片”。
目前人造空間碎片問題已經成為世界航天機構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我們在建造空間站之初就建立了“防、躲、堵、跑”四步防護體系:艙壁采用鋁合金+玄武巖填充防護層;大碎片主動變軌躲避;小損傷用“太空創可貼”封堵;嚴重時可緊急撤離至備用飛船。
![]()
我們知道,這幾次出艙任務還對防護裝置進行的檢查和維護。這樣一來,大的碎片可以通過空間站調整姿態躲避,而遭遇小的碎片時就基本可以保持不動了。
這次載人航天辦公室通報的是“疑似微小碎片撞擊”,其實只需要經過地面團隊與空間站航天員多重排查,確保飛船飛船的密封性、推進系統等關鍵部位即可。
即便出現了大規模的損壞,目前神舟二十二號飛船也在地面“熱備份”待命,必要時24小時可以發射救援。另外神舟二十一號飛船也對接在空間上,仍然可以擔任救援飛船。
![]()
這次推遲是風險防控的主動選擇,中國航天完善的冗余設計和快速響應機制確保了危機處置能力。新的返回時間窗口將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公布,待評估完成,航天員將攜科研成果平安凱旋。
其實大家都可以放心,神舟十九號返回時,也因東風著陸場有6-7級大風,氣象條件不滿足任務,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因此推遲了一天。說明推遲本身沒有任何問題,“擇機返回”就是為了確保航天員們的安全。
![]()
只不過,原定時間節點推遲后,地面搜救團隊及氣象部門還要對新的返回時間節點的氣象、地面搜救等條件進行多次確認。
其實,我們的空間站和飛船在太空上最大的風險就是面對太空碎片的襲擊,從神舟十七號任務開始到今天的神舟二十一號,都一直進行著出艙修復和碎片防護裝置的安裝工作。
之前國際空間站上俄羅斯的聯盟MS-22號載人飛船就被太空碎片撞擊過,撞擊導致冷卻劑向外噴射。最終導致只能發射新飛船上去救援。
![]()
這也就凸顯了軌道碎片治理的緊迫性。我們之前嘗試過發射衛星脫離大型廢棄航天器遠離空間站軌道,還有機械臂推離方案。但是這還遠遠不夠,還需要不斷探索和試驗,進一步確保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