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8月13日,抗戰期間規模最大的淞滬會戰打響。但會戰最初規模并不大,因為早在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后,日寇就逼迫南京國民政府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規定上海市區為非武裝區,中國軍隊不得駐扎,日常僅留少量保安團、憲兵團負責維持日常治安。反倒是日寇在租界留下了2個大隊的海軍陸戰隊,常備兵力兵力都超過2000人。
![]()
德械師第一批開赴上海戰場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全面抗戰爆發,日寇迅速占領北平、天津,并分兵沿平漢、平綏和津浦鐵路進攻,中日之間的對抗迅速升級。為了確保上海及東南沿海經濟腹心,蔣介石緊急調動中央軍第87師、第88師和獨立20旅秘密進駐上海市區,并對閘北日租界的日寇海軍陸戰隊形成合圍之勢。
這些部隊都屬于調整師,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德械師,均是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軍訓練標準所改編和組建的。當然,這些部隊的裝備都是德軍的最低配置,但在當時的中國已經是最精銳部隊,每個班配1挺捷克ZB26輕機槍,每個營配6挺重機槍,每個師配1個75毫米山炮營、1個高射炮連和1個戰防炮連。
![]()
連續10天猛攻險些攻破
幾天后,同屬德械師的第56師、第98師陸續到達;8月19日,最精銳的第36師也在“鷹犬將軍”宋希濂率領下趕到,和前期到達的4個師一起合編為第9集團軍,由上將張治中統一指揮。從8月14日到23日的10天時間里,第9集團軍所屬5個師5萬人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猛攻,史稱“十日圍攻”。
如果不是日寇提前以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為核心構筑了鋼筋水泥土澆筑的防御工事體系,戰斗可能早已結束。但此番連續進攻,僅僅完成了對日寇防御體系的基本分割。不過,日寇守軍畢竟僅有4000正規軍,另外數千都是在鄉軍人和臨時武裝的青年日僑,雖然憑著法西斯分子的狂熱還在堅持頑強抵抗,但已經盡顯疲態。此時,可能是中國軍隊多年來最接近大勝的一刻。
![]()
![]()
可惜,日寇從本土緊急調來的陸軍第3、第11師團趕到,并在寶山小川沙至吳淞一線登陸,雖然蔣介石也迅速命愛將陳誠率領第15集團軍9個師前來阻擊,但對閘北租界的圍攻也不得不暫時停止,全軍從原來的主動進攻被迫轉為被動迎戰。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