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鄭麗文成為新的黨主席。交接儀式上,她沒有刻意低調,而是直接亮出鮮明立場——“我是中國人”,并迅速啟用蕭旭岑、張榮恭等深藍背景的副手,她主持中評會,公布22個縣市黨部主委名單,字字鏗鏘,目標直指馬英九之后的首次全面執政。
短短幾天,臺中“立委”黃健豪突然發聲,直言鄭麗文的路線“太偏”,提醒她要聽基層聲音,走“中間路線”。鄭麗文為何執意要“打破模糊”?盧秀燕為何不再沉默?而吳敦義的突然“出手”究竟是誤會,還是有人借刀殺人?這場藍營內部的暗戰,到底誰才能笑到最后?
![]()
鄭麗文上臺第一天就沒有給外界留太多緩沖。她把“改革”二字寫在臉上,副手人選一個比一個立場鮮明。蕭旭岑、張榮恭,這些名字一出現,就注定不會是穩妥的過渡,而是深藍路線的回歸。
她在中評會上開門見山,直接點出國民黨雖執政15個縣市,卻仍遠離中央權力,根本原因就在黨內“老是模糊”。她強調,不再畏首畏尾,不再回避“認同”的問題,要讓民眾敢說“我是中國人”。
![]()
鄭麗文的做法,打破了藍營過去“含混其辭”的傳統,也讓黨內舊派感到壓力。四日一早,黃健豪接受采訪,話里話外都在暗示鄭麗文“太激進”。他強調自己每天接觸基層,聽到的都是“中間選民”的聲音。他呼吁鄭主席“多聽聽地方的意見”,不要把路線走得太偏。
熟悉臺中政圈的人都看得出,黃健豪這番話,背后站著的正是盧秀燕。盧秀燕一直被視為2028總統熱門人選,她的策略一向是模糊務實,避免被貼上統派標簽。
![]()
鄭麗文卻毫不退讓。她公開回應,“藍營可以選總統的人,不止盧秀燕一個”,直接點名蔣萬安、韓國瑜。這不僅是表態,更是警告——不要妄圖用派系壓她改變路線。
就在同一天,網上突然瘋傳一篇署名吳敦義的“公開信”,通篇都是對鄭麗文的批評。不少黨員一時信以為真,擔心老主席要出來“敲打新人”。吳敦義辦公室迅速否認。執行長林清強親自出面,稱那篇文章純屬捏造,吳敦義自2020年辭職后就未過問黨務,反而全力支持鄭麗文的改革。
![]()
這起事件雖然澄清得快,但也暴露出黨內的不安情緒。有人試圖借老前輩的名義,制造分裂,給改革路線制造壓力。
王鴻薇此時跳出來,站在“立院”門口對媒體說了一番話:“選舉已經結束,藍營要團結,不要再內耗。”她還特別提到一位從臺東搭四小時火車趕來參加會議的代表,強調基層其實早就接受了新局面。
![]()
她引用韓國瑜的話:“綠營初選再亂,定人之后能迅速整隊。”她的意思很明白——藍營內部不能再唱反調,否則只會讓對手得利。鄭麗文的支持者則認為,她正是靠“改革”勝出,如果上任就退讓,那不就等于否定選舉結果?
這場風波背后,其實藏著一個藍營繞不開的問題:要不要“認同中國人”?鄭麗文的路線,是要“認祖歸宗”,以文化身份重新凝聚力量,爭取在2026、2028翻盤。盧秀燕一派則主張“模糊保中間”,不正面碰觸認同問題,避免沖擊選票。
![]()
兩種路線不是戰術不同,而是根本理念分歧。一邊要“說清楚”,一邊要“藏起來”。蔣萬安和韓國瑜至今保持沉默。有分析認為,他們在觀望局勢,等待風向明朗后再決定站隊。
鄭麗文沒有停下腳步。她正在籌備走訪各縣市,安排閉門座談,把“硬與緩”的分歧搬到桌面上談。她的團隊還制作了一份“兩岸事務簡易手冊”,方便基層干部三分鐘講清楚國民黨的藍圖,避免“說不清”的老問題繼續拖后腿。
![]()
在臺北,蔣萬安已經配合黨部節奏,準備重啟青年赴陸實習項目,被視為對鄭麗文路線的一個回應。而臺中方面依舊謹慎。盧秀燕陣營表示,需要更多時間與產業、農會溝通,目前尚未定調。
不少資深黨員私下也在觀望。他們擔心“路線太硬”會丟掉選票,但又不得不承認,若再模糊下去,黨已經沒有方向。鄭麗文的節奏明顯比過去快。她推動財政透明、形象更新、青年培養等計劃,每項都有時間表。
![]()
她還決定設立經費申請公開機制,要求地方黨部提出可量化目標,避免資源被舊派把持。有黨員希望修改黨徽,讓視覺更現代化,她沒有立即拍板,而是讓各方準備樣品,下次再議,強調“討論可以繼續,但不能拖延改革。”
她清楚,黨內風波不斷,改革必須落到實處才有說服力。藍營內部其實早就分裂成兩派。一派想維持現狀,繼續模糊混過去;另一派要換個活法,重新找回話語權。
![]()
鄭麗文選擇了后者。她知道,不動就會發霉,改動才有機會。而她面對的,不只是派系阻力。島內民眾對經濟不滿、對認同焦慮、對未來迷茫,這些情緒才是她真正要解決的問題。
她說得很直白,“選舉可以輸,飯碗不能保不住。”意思是,改革不能只靠口號,要落到民生上。如今臺灣民眾最關心的,是房租、薪水、物價、退休金。這些問題不解決,再漂亮的政治宣言也沒用。
![]()
鄭麗文想通過穩定兩岸,打通經濟脈絡,把民眾的“氣”引到實際生活中來。這是她的機會,也是她的挑戰。而她現在手里沒有太多退路。派系要她退,綠營隨時會攻擊,外部環境也在倒逼藍營加快轉型。
她像是在一艘老船上突然換了船長。船體老舊,裂縫不少,風浪很大,但她不能停,必須往前開。她知道,這一次改革如果失敗,藍營可能就真的永遠在野了。
![]()
她也明白,改革不能等到所有人支持才動,那一天可能永遠不會來。她必須先把成果做出來,讓人看到“新藍營”確實不一樣,才有可能帶動更多人跟上。
藍營內部的這場較量,其實和職場一樣:是繼續老套路,還是重新出發?不管是打工人,還是退休族,其實都明白一件事:時代動了,不跟,就會被甩下。鄭麗文敢不敢動,能不能動好,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藍營能不能翻身的關鍵。這場風暴,才剛剛開始。
![]()
鄭麗文推開了藍營沉睡多年的大門,帶來了強烈的節奏變化,也挑起了路線之爭。她能否穩住改革方向、擺平內部矛盾、贏得選民信賴,將決定國民黨未來的命運。眼下,藍營沒有退路,只有向前看。
信息來源:
[1]鄭麗文最新表態 極目新聞
[2]“要把最壞的時代變成最好的時代”,鄭麗文就任,承諾締造兩岸和平 環球網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