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判決書淪為“法律白條”,案件進入“執行不能”的僵局,常被視作“死案”。然而,“執行和解”這一靈活機制,恰是盤活此類案件的破局之鑰。它并非簡單的妥協,而是以智慧打破僵局,實現債權債務重生的戰略工具。
![]()
所謂“死案”,多指被執行人確無現金、不動產等便于處置的資產,導致常規執行手段失靈。此時,若一味強攻,可能適得其反。執行和解的核心價值,在于其包容性與建設性。它允許雙方跳出非黑即白的對抗思維,在法院的見證下,協商出一種更切合實際的全新履行方案。這為陷入困境的被執行人贏得了喘息之機,也為申請執行人提供了實現權利的替代路徑。
要成功運用此策,需精準把握時機與策略。關鍵在于洞察被執行人的“履行意愿”與“未來潛力”。對于暫時經營困難但仍有前景的企業,可協商分期付款、以物抵債、債轉股或提供第三方擔保等方案。例如,以其未來應收賬款、知識產權收益或特定經營利潤作為履行基礎,將“死”的債權轉化為“活”的收益流。這不僅盤活了債權,也可能挽救了一個有希望的市場主體。
![]()
當然,執行和解亦非萬全之策。為防范風險,申請執行人應在協議中設置明確的擔保條款和違約后果。一旦對方再次違約,可立即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并可就和解協議提起訴訟。此舉能將和解的靈活性與原判決的強制力相結合,形成雙重保障。
![]()
面對“死案”,執行和解是實現“共贏”的智慧選擇。它要求我們超越“執行即強制”的單一思維,以更長遠、更務實的眼光審視債權實現。善用這一工具,便能于山窮水盡處,開辟出柳暗花明的新境,真正讓“死案”煥發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