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本文僅在今日發布,謝絕轉載
![]()
瓦德富爾后悔已經晚了,主動打來電話尋求和解,王毅外長為何沒有邀請他立即訪華?瓦德富爾訪華被推遲,這又將對德國內部政治角力產生怎樣的影響?
11月3日晚,德國外交部長瓦德富爾主動致電王毅外長,就近期中德雙方的分歧進行溝通。
![]()
讓瓦德富爾顏面無光的是,王毅外長這一次沒有客氣,當場要求德國支持中國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一切“臺獨”行徑,并警告他不要搞“麥克風外交”,也不能搞違背事實的無端指責。
在這之前,瓦德富爾收到中方邀請,原本計劃在10月26日來華訪問,但是在啟程之前,瓦德富爾卻冒冒失失地在臺灣問題上大放厥詞,聲稱自己會在訪華期間會向中方強調臺灣海峽這一貿易走廊的重要性,如果“因暴力沖突而不再可能,將對世界許多地區的繁榮產生影響”。
![]()
瓦德富爾的言論立刻遭到了中方的駁斥和批評,隨后德國外交部便傳來消息,稱因為“未能在中國安排足夠多的會談”,瓦德富爾臨時取消了訪華行程。當然這是德國外交部比較委婉的說法,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取消了既定的會談,讓瓦德富爾訪華變得沒有意義。
而讓瓦德富爾更加緊張的,不是被中方委婉拒絕,更重要的是,他等于拱手將機會讓給了競爭對手。
因為很快多家媒體就發布消息,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林拜爾受邀將在11月17日到19日訪華,他不僅要與中方共同主持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還會參與社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黨際交流。
![]()
需要指出的是,德國政府目前是一個“大聯合政府”,即由默茨領導的基民盟與社民黨組成的執政聯盟,這也是德國最大的兩個黨派。從表面上看,這樣的強強聯合,可以讓執政聯盟完全主導議會,政策推行非常強勢。但是換個角度看,也因為兩個黨派勢均力敵,因此相互之間的角力也非常激烈,因為如果基民盟與社民黨真的完全和諧共處,那么對于他們未來的選舉都是不利的,尤其是社民黨的傳統勞工階層選民已經發出質疑:“如果社民黨和基民盟做得差不多,我為什么還要選它?”
![]()
因此這樣的“大聯合政府”,反映的不是德國政壇的強強聯手,而是勢均力敵的激烈對抗,雙方都要互相證明比對方做得更好。正如這一次對華訪問一樣,在基民盟的瓦德富爾遭到中方婉拒后,社民黨的克林拜爾立刻就補上。
如果這一次克林拜爾搶在瓦德富爾之前訪華,能夠緩和中德的關系,甚至是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那對基民盟無異于公開的“羞辱”。
包括德國媒體都評論指出,德國現在對華政策是明顯撕裂的,一方面德國政治上還在堅持著所謂的“意識形態”,思維執著于對華“去風險”;但與此同時,德國卻又十分依賴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在今年前8個月,中國已經重新超越美國成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
中國德國商會日前發布的信心調查報告中,有多達92%的受訪德企都表示要深耕中國市場,因此對克林拜爾的訪華,德國企業都是高度關注,并且希望德國政府能通過建設性對話深化雙方的經濟關系。
![]()
巧合的是,瓦德富爾代表的外交部恰好反映了德國的政治意愿,而克林拜爾代表的是財政部,反映了德國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態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瓦德富爾讓中德關系惡化,實際上也削弱了德國企業對基民盟的支持,這不僅反映在政治捐款的傾向性上,同時因為德國各大工商業協會都往往集體發聲,制造輿論聲量,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德國政壇走向。
![]()
因此瓦德富爾主動打的這一通電話,就是希望中方能夠改變決定,重新安排他的訪華行程。但是王毅外長在電話中依然“婉拒”,只說了一句:“歡迎瓦德富爾適時訪華。”
“適時訪華”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瓦德富爾現在訪華還不是時候,至于要推遲到什么時間,那就只能看克林拜爾與中方談得怎么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