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
![]()
記憶的閘門在爺爺九十歲壽宴那天緩緩打開。四世同堂的客廳里,剛學會走路的小曾孫正用稚嫩的手指在平板電腦上劃動,全息投影的蛋糕在空氣中緩緩旋轉。這個畫面像一把鑰匙,開啟了時光的隧道。
爺爺是五十年代的軍人,褪色的軍裝照上,那雙眼睛明亮如星。"那時候,最光榮的是穿上這身軍裝。"他常說。六十年代,他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當了一名工人,那是一個"工人老大哥"最受尊敬的年代。
我父親是七十年代的下鄉知青。他總說,那段歲月雖然艱苦,但田野和星空賦予了他們一代人獨特的理想主義氣質。八十年代,他成了第一批"個體戶",在街角開了家小書店。"那時候,人們看我們的眼神,有懷疑,更有羨慕。"
我的成長軌跡刻著九十年代的印記。那時最酷的不是成為公務員,而是做個"搞互聯網的"。我的大學室友退學創辦網站時,所有人都覺得他瘋了。可不到五年,他成了報紙上的創業明星。
表哥趕上了零零年代的房地產熱潮。十年前的家庭聚會上,他拿著樓盤圖紙侃侃而談的樣子,儼然是全家最見多識廣的人物。而我的表妹,一個十年前還在被說"不務正業"的短視頻博主,如今已是千萬粉絲的"網紅"——這是十年代的奇跡。
"你們知道現在最搶手的是什么人嗎?"表妹打斷我的思緒。她公司剛以百萬年薪挖來一位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師。"這才是二十年代的弄潮兒。"
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向了未來。學生物工程的侄女說,她導師預測,三十年代將是生物科技的黃金時代。"等你們需要基因治療的時候,就知道我們的重要性了。"
剛在國外攻讀環境工程的堂弟接過話茬:"要我說,四十年代最吃香的肯定是我們這行的。氣候問題越來越嚴重,環境工程師才是未來的拯救者。"
"那五零年后呢?"上初中的小侄子眼睛發亮,"是不是就可以當太空人了?"
"也許不用等到五零年。"我拿出手機,給他看正在建設的中國空間站最新視頻,"未來的太空探索者,可能就在你們中間。"
討論越來越熱烈。學哲學的堂姐說,等人工智能全面普及,社會最需要的可能是"AI倫理師"——確保機器保持善意。學心理學的妹妹則認為,隨著社會壓力增大,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會越來越重要。
"到八九十年代,你們這代人都老了。"爺爺突然開口,聲音里帶著笑意,"到時候,幫人延長壽命的醫生、設計智能城市的工程師,會不會最受歡迎?"
客廳靜了下來。窗外,這個城市的天際線在半個世紀里完全改變了模樣。從爺爺的軍裝到我的智能手機,從工廠的煙囪到云端的數據,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應時代的呼喚。
"所以,什么是'吃香'?"爺爺的目光掃過滿堂兒孫,"就是在你的時代里,找到自己位置的人。"
我望著小侄子專注的全息投影的模樣,忽然明白:時代的潮水永遠向前,每一代人都是浪花,也都是長河的一部分。真正"吃香"的,不是某個特定職業,而是那些能讀懂時代脈搏,并為之貢獻智慧與熱情的人。
夜深了,壽宴散去。我獨自站在陽臺上,看著遠處工地上智能機器人的作業燈光。那些光點,像是從過去射向未來的箭,又像是從未來照回現在的燈。而我們現在經歷的每一個當下,都在成為子孫后代口中的"那個年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