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社交媒體恐嚇行為的國際秩序沖擊,本質是以社交媒體為武器的國際恐嚇,揭示權力形態異化——公共輿論平臺淪為私人武器庫,國際秩序滑入"推文威懾力至上"的叢林邏輯。
從Truth Social到全球叢林:一條推文如何終結現代國際秩序
![]()
2025年11月1日,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向尼日利亞總統提努布擲出三道“火線指令”——停援、動武、戰備,理由仍是“尼政府縱容基督徒被屠殺”。48小時前,他才把尼日利亞塞進“宗教自由黑名單”;48小時后,導彈保險栓已被擰到全球可見。時間、地點、事件三顆釘子,把21世紀釘回19世紀炮艦甲板,只是甲板換成手機屏幕,艦炮換成轉發鍵。
![]()
更具欺騙性的是對事實的“選擇性剪裁”。聯合國數據白紙黑字:2009—2021年,4.3萬名基督徒與2.9萬名穆斯林同被“博科圣地”屠戮,政府長期反恐,沖突根源是土地、氣候、貧困與極端主義交織。特朗普卻刪掉穆斯林死亡記錄,只保留“基督徒遭宗教屠殺”單聲道,把復雜性剪成一張黑白海報,用信徒的血做選票墨水——對內喂飽福音派基本盤,對外示范“美國優先”的強權公式。
![]()
這不是外交,是收保護費的黑幫路演。證據、安理會授權、國會宣戰皆為零,他隨身攜帶的只有兩樣東西:9000萬粉絲量與洲際導彈射程——前者兌換選票,后者制造恐懼,中間是1.2億條尼日利亞人命。他把五角大樓喚作“戰爭部”,讓部長轉發帖文,等于把核按鈕嵌進點贊鏈;語言先行開火,法律隨后補手續,典型的“未審先判”:先定罪、再勒索、最后亮刀。
二戰后多邊框架本靠程序正義給弱國留一口氧氣:安理會投票、國際法院仲裁、人道調查團。如今一句“fire at will”把氧氣閥擰死,留下赤裸的“我即法庭”。程序斷氣,強權即成法律,世界退回霍布斯式“萬人戰爭”。說白了,他不是在救基督徒,而是在謀殺“規則”本身。規則一旦失能,全球南方只能搶購無人機、鈾濃縮、軍事基地,軍備競賽像瘟疫回潮。
![]()
隔海鼓掌的“東大川粉”歡呼“替天行道”,不過把正義當遙控器的廉價快感:導彈落在拉各斯,又不落在自家陽臺。19世紀炮艦外交的血腥,正在“文明使命”的彈幕里借尸還魂;當年英法以“保護教徒”開炮,今天他們穿高爾夫球帽復制同一腳本。請記住,把別人的主權當歷史灰燼的人,遲早會把自己的公民權也燒成一團灰。
最鋒利的切口在那句“我將命令戰爭部準備開火”。美國憲政里,宣戰權屬于國會;把“國防部”改回“戰爭部”,等于把1947年《國家安全法》扔進碎紙機。若軍方奉命,世界將見證首場“社媒宣戰”——算法推送替代安理會表決,點贊曲線替代國會聽證,三權分立被踩成單軌制。民主自殺往往從語言開始:先給暴力起昵稱,再給法律起墳號。
世界曾用七十年把戰爭關進程序鐵籠,特朗普兩天就把鐵籠改成直播秀場。程序正義一死,每一次危機都成了強國的“試刀”節日:尼日利亞之后,也許是孟加拉、也許是印尼,甚至布魯塞爾——規則真空不分膚色。核武、AI、網絡戰在叢林里無人看管,一旦點燃,沒有消防隊,只有軍火商。
所以問題不是“他會不會打尼日利亞”,而是“下一個被推特審判的會是誰”。當導彈按鈕嵌在點贊圖標里,當國家主權被壓縮成表情包,人類幾個世紀才馴服的暴力正被重新放出來巡獵。若干年后,我們或許站在更荒蕪的廢墟上回望,發現一切始于這條看似荒唐的帖文:它先殺死法律,再殺死事實,最后殺死我們自以為早已擁有的——文明。世界需要的不是“誰更強”,而是“誰更講理”,否則我們終將一起沉沒在這片沒有規則的叢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