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頭,10月30號在釜山,特朗普給剛結束的中美峰會打了“12分”(滿分10分),全球媒體都在傳,中美達成了“休戰一年”的重磅共識;那頭,才剛過一個周末,11月2號,他的財政部長貝森特就跳出來放狠話:如果中國敢限制稀土出口,特朗普政府就會馬上對中國加征新關稅!
這消息一出,不光是我,估計大伙兒都懵了。這叫什么事?前腳剛握手言和,說好了不打了,后腳就從口袋里又掏出了“關稅大棒”?
![]()
這釜山峰會,難道真的就是演給全世界看的一場戲?那12分的高評價,難不成是“反話”?
“沒簽字”所以翻臉?這理由站不住腳
事情一出,各種猜測滿天飛。
有朋友來問我,是不是因為咱們中方“遲遲沒在協議上簽字”,把美國人給等急了,所以才放狠話施壓?
這個猜測,我得說,基本不靠譜。
咱們捋一捋時間線。10月30號開會,11月2號是周末。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自己都公開說過,預計中美雙方“本周”會簽署協定。11月2號,明明還在他說的“本周”時間范圍內。
退一萬步講,這可是中美兩國敲定的“休戰”大事,是解決主要經貿矛盾的,又不是去菜市場買白菜,哪能今天談完、明天就必須簽字畫押?國際協定,尤其是這么復雜的,總得有個流程。
![]()
如果美國連這三五天的耐心都沒有,那還談什么“休戰一年”?所以,用“沒等到簽字”來解釋美國的翻臉,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那會不會是美國人回去一算賬,發現自己“虧了”,想反悔?
這個可能性,我覺得更小。
這次釜山峰會,是在吉隆坡多輪鋪墊后才開的,雙方都是帶著核心團隊來的。談了什么,讓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心里都有一本賬。特朗普能當場給出“12分”的超高評價,說明他對自己拿到的“成果”是極其滿意的。
“休戰一年”,這個共識是雙方都確認的。如果美國人覺得虧了,當初就不會點頭。犯不著剛開完發布會,就自己打自己臉。
![]()
“撕協議”的老毛病又犯了?
排除了上面兩種可能,很多人自然會想到特朗普的“老毛病”——他可是有“撕毀協議”前科的。
熟悉那段歷史的朋友都記得,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時,就喜歡用關稅大棒逼著我們談判。當時,我們是抱著誠意和解決問題的態度,跟他把協議都談成了。
結果呢?他扭頭就跟他的顧問納瓦羅(就是那個寫《致命中國》的鷹派)一合計,得出一個荒唐的結論:中國愿意簽協議,說明中國“軟弱”了,身上還有“油水”可以撈!
于是,他轉頭就把協議給撕了,背信棄義,搞得全球雞飛狗跳。
那一次,美國的信譽徹底破產。但同時,也給我們扎扎實實地上了一課。
從那以后,我們就徹底看清了美國某些政客貪得無厭的本質。所以,不管后來美國怎么加關稅,怎么施壓,我們都頂住了。我們明確亮出了自己的底線:“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
有了那次的“極限壓力測試”,我們內部的抗壓能力、產業鏈的韌性,反倒被打磨得更強了。
那么,問題來了:特朗普這次會重蹈覆轍,再犯傻一次嗎?
我個人的判斷是:他想,但他可能不敢。
為什么?因為現在的美國,已經不是幾年前的美國了。
現在的美國經濟,多項數據都在預警,通脹的陰影還沒完全散去,很多企業都嗷嗷叫,他們受不了供應鏈斷裂的苦。中國這個穩定器、這個龐大的市場,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
![]()
如果特朗普在這個時候,不顧釜山剛達成的“休戰共識”,非要再開一場大規模的貿易戰,那不是“自毀長城”,那是“引火燒身”。他背后的那些大財團,第一個就不會答應。
特朗普再怎么不按常理出牌,這筆賬,他還是算得清的。
真相:不是威脅,是“害怕”
既然不是因為沒簽字,也不是想撕協議,那貝森特這番話到底是什么意思?
這就是整件事最有意思的地方。
我們得仔細品品貝森特的原話,他設置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前提”:“如果中國限制稀土出口”。
看明白了嗎?他不是在無緣無故地威脅我們,而是在“未雨綢繆”地警告我們:你們不許用稀土來反制我!
![]()
這話一說,反倒暴露了美國的“軟肋”。
可能有些朋友不太了解,稀土這玩意兒,被稱為“工業黃金”“高科技的維生素”。美國現在引以為傲的半導體、新能源汽車(比如特斯拉)、還有那些F-35戰斗機,哪一樣都離不開稀土。
尷尬的是,美國雖然也有稀土礦,但他們的加工提煉能力基本都荒廢了,絕大部分的加工稀土都得從我們中國進口。
這就等于是,我們捏著美國高科技產業的“命門”。
所以,貝森特這番話,表面上氣勢洶洶,像是在下戰書;實際上,更像是一種“預防性威脅”,俗稱“打預防針”。
![]()
他真正怕的,是美國自己先不守規矩,在別的領域(比如科技封鎖、地緣政治)上搞我們的小動作,然后我們忍無可忍,一氣之下把稀土的“閥門”給關了。
他這番表態,反而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這說明,在美國的工具箱里,他們可能真的在盤算著,下一步要在“休戰”的表面下,從哪些地方再給我們使絆子。
美國的誤判:我們的底牌,豈止稀土?
貝森特這番話,還暴露了美國一個更深層次的、致命的誤判。
在他們眼里,好像我們中國能用來反制美國的“王牌”,就只有一張稀土。他們以為,只要用關稅威脅,嚇住我們,讓我們不敢動這張牌,他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這真是,坐井觀天了。
![]()
都2025年了,他們怎么還不明白,中國的底氣,從來都不是靠單一的資源。
我們真正的“王牌”,是聯合國認證的、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完整產業鏈。是這個產業鏈,支撐著全球的供應鏈,離開了我們,很多國家的東西都造不出來。
我們真正的“王牌”,是14億人形成的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內需市場。是這個市場,養活了多少美國的高科技公司和跨國企業。
我們真正的“王牌”,是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已經實現反超的技術實力。
稀土,確實是我們的武器之一,但我們武器庫里的“大殺器”多著呢。
美國如果真的拎不清,以為靠威脅就能讓我們在核心利益上讓步,以為撕毀“釜山共識”我們就會束手無策,那他們只會是自討苦吃。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釜山峰會,真的白談了嗎?
當然沒有。
![]()
那場“12分”的峰會,和達成的“休戰一年”共識,是實實在在的。它至少給動蕩的世界,按下了寶貴的“暫停鍵”。
而貝森特的這番“稀土威脅論”,也同樣是“真實”的。它真實地反映了美國的焦慮、霸道,以及他們對我們實力增長的恐懼。
一個“滿分”的握手,一個“露骨”的威脅,這兩件事拼在一起,才是當下中美關系的真正面貌:斗而不破,談談打打,打打談談。
“休戰”不等于和平,只是戰場從“明面”轉向了“暗地”。
對我們來說,沒什么可慌的。特朗普也好,貝森特也好,他們說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做什么。
“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這句話,永遠是我們的BGM(背景音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