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的親侄子,卻常年隱姓埋名,外人很少知道他的真實身份,直到毛主席離世多年他的身份才被熟知。
![]()
毛主席親侄子毛岸成(左一)
而他本人為中國導彈發展奉獻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就是賀麓成,本名毛岸成,那么,毛岸成擁有怎樣的事跡呢?
毛岸成出生于1935年2月,當時正值中國革命艱難時期,毛岸成的父親是毛主席的親弟弟毛澤覃,母親是賀子珍的妹妹賀怡。
毛岸成出生僅三個月,命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35年4月,他的父親毛澤覃在瑞金為掩護戰友突圍,英勇犧牲,那年只有30歲。
這位尚未記住父親面容的嬰兒,就這樣成為了革命烈士的遺孤,而母親賀怡也面臨著一個艱難抉擇:當時國民黨軍隊正在瘋狂搜捕紅軍家屬,為了保全孩子的性命。
賀怡將襁褓中的毛岸成送到江西永新縣的親友賀調元家撫養,并將他的名字改為“賀麓成”,“麓”取自湖南的岳麓山,紀念家鄉,“成”則寄托了母親對他的殷切期望,這個名字,既隱藏了他的身世也承載著母親深深的愛與期望。
![]()
賀怡
賀調元雖是地主,但為人仗義,對賀麓成寵愛有加,盡管賀麓成在賀家過著相對安穩的生活,但他內心一直有個疑問:為什么別人的父母都能陪伴在孩子身邊,而自己的父母卻從未出現?
直到1949年,這個謎底才被揭開,那年8月,一輛吉普車駛入江西永新縣花汀村,一位身著軍裝的中年女子走下車輛,她就是賀麓成的母親賀怡,此時已是吉安地委組織部長。
當爺爺賀調元告訴賀麓成“這就是你日思夜想的親娘”時,14歲的少年一時反應不過來,十四年的分離,十四年的等待,終于在革命勝利的時刻迎來了母子重逢。
而與母親團聚的喜悅并未持續太久命運再次給賀麓成沉重一擊,相聚僅三個月后,賀怡在帶著賀麓成前往贛南尋找毛毛的途中遭遇車禍,不幸當場去世。
賀麓成也在車禍中腿部受傷,留下了終身隱疾,短短三個月,他從與母親相認的喜悅巔峰,墜入父母雙亡的悲痛深淵。
![]()
賀子珍與賀怡
母親去世后,賀麓成被姨媽賀子珍接到上海撫養,賀子珍給了他慈母般的關愛,同時也給了他一條影響一生的教誨:“不要背父輩的牌子,要自力更生”,這句話成了賀麓成一生的座右銘。
盡管身為毛主席的侄子,賀麓成從未利用過這個身份,在上海中學讀書時,他在“父母”一欄直接填上“亡故”,這個看似簡單的選擇,背后是賀麓成決心遠離家族光環,靠自己能力奮斗的堅定意志。
從江西鄉村來到大上海,賀麓成面臨著諸多挑戰,他帶著濃重鄉音,常被同學取笑,學業基礎薄弱,第一次考試就排在班級末尾,但他沒有氣餒,而是埋頭苦讀,幾個月后就從班級末尾躍升為前三名。
賀麓成的舅舅賀敏學曾告訴他:“國家需要建設,建設需要知識分子,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這句話更加堅定了賀麓成的求學信念。
![]()
賀敏學
1952年,賀麓成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力系,在大學里,無人知道這位樸實無華的學生竟然是毛主席的親侄子。
1956年,賀麓成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并成功考取了留蘇研究生預備班,雖然因中蘇關系變化未能赴蘇留學,但他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開始了與中國導彈事業的不解之緣。
這里是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由聶榮臻元帥擔任院長,錢學森擔任技術指導,在這個匯聚了中國頂尖科學家的地方,賀麓成開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初到研究院,賀麓成被分配翻譯俄語導彈技術資料,這份枯燥繁瑣的工作他卻做得津津有味,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俄語能力,他翻譯了上百萬字的俄文資料。
![]()
錢學森上課
有一次,他在研究資料時發現某控制系統設計存在邏輯漏洞,如果按原方案執行,可能導致導彈飛行偏差,賀麓成連夜研究,提出了一套新的解決方案,獲得了資深專家們的一致認可。
1964年6月29日,中國第一枚完全自主研發的中近程導彈迎來關鍵性試驗,在發射現場,賀麓成站在指揮室里,注視著屏幕上閃動的數據。
導彈升空的一剎那,整個發射場寂靜無聲,隨后,成功的消息傳來,所有人都爆發出熱烈的歡呼。
賀麓成沒有歡呼,他只是默默注視著那片天空,心中百感交集,這是他多年辛勤工作的成果,也是他對國家最好的回報。
![]()
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賀麓成的貢獻也越來越大,他先后參與了人造衛星和洲際導彈的研制工作。
由于他的卓越貢獻,賀麓成被授予國防研究院的第一張高級工程師職稱證書,證書編號“001”,這個“001”編號,是對他專業能力的最高認可,也是他自力更生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國防科研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賀麓成,內心深處始終埋藏著一個家族秘密,即使在工作單位他也從未透露過自己的特殊身份。
直到1983年,當民政部門將毛澤覃的烈士證書送到單位時,同事們才驚訝地發現,這位低調的導彈專家竟然是毛澤東主席的親侄子。
這個消息在研究院引起了轟動,同事們無法將這個一貫低調、樸素的工程師,與毛主席聯系起來,曾有人好奇地問他:“你有這樣的家世,為什么從不提起?”
賀麓成只是淡淡一笑:“父輩的光環,是他們的,我要靠自己的雙手,活出自己的價值,”這樣的信念,支撐了他幾十年低調前行的生涯。
![]()
賀麓成晚年
盡管從未主動提及自己的身份,但賀麓成心中一直銘記著毛家的革命傳統,他常常想起自己從未謀面的父親毛澤覃,和那個為了保護他而做出艱難抉擇的偉大母親。
隨著年歲增長,賀麓成開始思考家族傳承的問題,他意識到,自己的一生已經沒有什么遺憾,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但他希望后代不要忘記這段家族歷史,不要忘記先輩們為國家和民族所做出的犧牲和貢獻。
20世紀90年代,賀麓成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他將孩子們叫到身邊,語氣溫和卻莊重地說:“你們把姓改回“毛”吧!”
面對孩子們的困惑,賀麓成語重心長地講述了埋藏心底多年的家族往事,從父親毛澤覃的革命經歷,講到母親賀怡在顛沛流離中將他寄養在鄉間,再講到母親離世后他輾轉來到上海,由姨媽賀子珍撫養成人。
他哽咽著告訴孩子們:“改回“毛’”,不是為了沾光,而是為了記住,我們是誰。”
![]()
毛澤覃
從“毛”到“賀”,再到子女改回“毛”姓,這兩個姓氏的轉換,見證了毛家三代人的命運軌跡與中國革命歷史的緊密相連。
對于賀麓成而言,“賀”姓代表著養育之恩,賀調元爺爺在他危難之時給予庇護,賀子珍姨媽在他失去母親后給予關愛,賀敏學舅舅在他成長道路上給予指引,這些賀姓親人,用無私的愛滋養了他成長。
而“毛”姓則代表著血脈之源,它連接著為中國革命犧牲的父親毛澤覃,連接著偉大領袖,伯父,也連接著毛家為中國革命奮斗*家族傳統。
晚年讓子女改回“毛”姓,是賀麓成對家族歷史的一種認可,也是對父輩精神的一種傳承。
參考資料:光明網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