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增廣賢文·上集》
釋義:知識總是在需要運用的時候,才讓人懊惱當初學得太少;事情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艱難。
這句俗語流傳百年,前半句 “書到用時方恨少” 幾乎是每個人學生時代聽過的勸學名句,老師常以此告誡我們要趁年少多讀書、積累知識,避免日后需要時手足無措。
但很少有人知道,后半句 “事非經過不知難” 才是對人生更深刻的注解。
它背后藏著古人對 “知行合一” 的體悟:年輕時總以為讀了幾本書就懂了世間道理,可真正踏入社會,經歷求職的挫折、工作的難題、生活的瑣碎,才發現書本上的文字終究是抽象的,唯有親身走過風雨,才能讀懂 “難” 字的重量。
就像初入職場的新人,曾以為憑專業知識就能應對一切,直到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緊急的項目任務,才明白 “事非經過不知難” 的真諦。
全詩(俗語)語言質樸,沒有華麗辭藻,卻用最直白的對比,道盡了知識與實踐、理論與現實的關系,讀來讓人忍不住反思自身。
02
磨刀不誤砍柴工,臨渴掘井悔無窮。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釋義:磨刀雖然會花費一些時間,但鋒利的刀子能讓砍柴效率更高,并不會耽誤功夫;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挖井,即便匆忙動手,也會因來不及而后悔不已。
“磨刀不誤砍柴工” 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常被用來提醒人們 “做事要提前準備”,但后半句 “臨渴掘井悔無窮” 卻很少被提及,而這后半句正是對 “不準備” 后果的警示。
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用這兩句對比,就是想強調 “未雨綢繆” 的重要性。
就像農民種地,春天要提前翻土、育苗,才能在秋天有好收成,這是 “磨刀不誤砍柴工”;若是等到播種時節才想起準備,錯過了農時,便只能 “悔無窮”。
生活中也是如此:考前提前復習,才能從容應對考試;平時注重健康,才能避免生病時手忙腳亂。
這句俗語的二元對比,將 “準備” 與 “不準備” 的后果清晰呈現,本質是對 “做事態度” 的提醒 —— 與其臨時抱佛腳,不如提前做準備,才能避免 “臨渴掘井” 的遺憾。
03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宋?蘇軾《春宵》
釋義:春天的夜晚,每一刻時光都珍貴如千金,庭院里的花兒散發著淡淡清香,月亮也在云層中灑下朦朧的陰影,勾勒出靜謐美好的畫面。
提起 “春宵一刻值千金”,多數人會下意識將其與 “新婚之夜” 關聯,卻忘了蘇軾寫下這句詩時,眼中看到的是春夜的天然景致。
彼時蘇軾在翰林院任職,春日夜晚偶得閑暇,漫步庭院見花香月影相映成趣,便有感而發,用 “一刻值千金” 形容春夜時光的珍貴,后句 “花有清香月有陰” 則是對這珍貴時光的具體描繪 —— 花瓣輕顫的香氣、月光穿過枝葉的斑駁,皆是尋常日子里難得的詩意。
這首詩沒有纏綿的情愛,只有文人對時光與自然的珍視。
如今人們多截取前半句賦予新解,卻丟了蘇軾筆下春夜的清雅意境,若再讀全句,便會懂得:珍貴的從不止是新婚之夜,更是每一個能靜下心感受花香月影的平凡時刻。
全詩語言淺白卻意境悠遠,寥寥十四字,便將春夜的溫柔與美好定格成永恒。
![]()
04
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增廣賢文·上集》
釋義:長江的后浪總能推動著前浪向前奔涌,世間的年輕人也總能超越老一輩人,不斷成長進步。
“長江后浪推前浪” 常被用來形容 “后輩超越前輩”,有時還帶著 “前浪被拍在沙灘上” 的調侃,卻忘了后半句 “世上新人趕舊人” 中藏著的 “傳承與希望”。
古時的師徒傳承,師傅將技藝傾囊相授,盼著徒弟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如今的職場中,前輩帶著新人熟悉業務,希望新人能接過重擔、開拓新局,這都是 “后浪推前浪,新人趕舊人” 的美好景象。
這句俗語的完整之意,不是 “新舊對立”,而是 “生生不息”—— 前浪的價值在于鋪路,后浪的意義在于前行,正是這樣的交替,才讓事物不斷發展。
讀懂了后半句,便會懂得:后輩的成長,從來不是對前輩的否定,而是對前輩努力的延續與升華。
05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宋?蘇麟《斷句》
釋義:靠近水邊的樓臺,因為沒有樹木遮擋,最先看到月亮的倒影;朝著陽光生長的花草樹木,因為能充分吸收養分,更容易迎來春天的生機。
“近水樓臺先得月” 如今多被用來形容 “利用便利條件優先獲得利益”,甚至帶了些 “投機取巧” 的貶義,卻忘了蘇麟寫下這句詩時的初衷 —— 只是想委婉地向范仲淹推薦自己。
當時蘇麟在外地任職,看到同僚多被范仲淹提拔,自己卻因不在身邊而被忽略,便寫下這兩句詩呈給范仲淹。
詩中的 “近水樓臺”“向陽花木” 本是自然現象,蘇麟用它比喻 “身處有利位置更容易獲得機會”,沒有絲毫貶義,反而帶著文人的機智與坦誠。
范仲淹見詩后便明白了他的心意,隨后對其加以重用。如今人們斷章取義,丟了詩句原本的委婉與真誠,若讀全句,便會發現:它原本是對 “機會與位置關系” 的客觀描述,提醒人們既要看到 “近水樓臺” 的優勢,也要懂得像 “向陽花木” 一樣,主動朝著 “陽光”(目標)生長,才能抓住機會。
06
無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釋義:真正有擔當的大丈夫,并非要心狠手辣,而是要有容人之量;心胸狹隘的人,算不上品德高尚的君子。
很多人對 “無毒不丈夫” 存在誤解,將 “毒” 理解為 “狠毒”“殘忍”,甚至將其當作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的借口,卻忘了它的后半句 “量小非君子”—— 這后半句才是對 “大丈夫” 的真正定義。
其實 “無毒不丈夫” 中的 “毒”,最初是 “度” 的通假字,指 “度量”“胸襟”,后來在流傳中被誤寫為 “毒”,才導致含義跑偏。
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寫下這句話,本意是贊揚那些有胸襟、能容人的君子,而非推崇心狠手辣之人。
就像歷史上的藺相如,面對廉頗的挑釁,始終以國家大義為重,不與其爭執,最終贏得廉頗的尊重,這才是 “無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的真正體現。
這句俗語的誤讀,讓我們忽略了古人對 “胸襟” 的推崇,而讀懂它的本意,才能明白:真正的強者,從不是靠狠毒立足,而是靠格局贏得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