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聰
11月2日晚,第十四屆琴臺音樂節(jié)“知音無界 大雅琴章——中國古琴名家音樂會”在琴臺音樂廳上演,眾多古琴名家和愛好者齊聚一堂,帶來經(jīng)典曲目。
著名琴家、學者丁承運攜女兒丁霓裳帶來最具意蘊的《高山流水》,瞬間將觀眾帶入“伯牙子期”的千年意境。
![]()
趙家珍、曾成偉、黃梅等古琴名家輪番上場,演繹《搗衣》《桃李園序》《遙念詞》《秋水》《墨子悲絲》等多首經(jīng)典曲目。
中國音樂學院副教授黃梅在演奏《烏夜啼》與《梧葉舞秋風》前動情說道:“武漢的秋天很美。”她特別選擇《梧葉舞秋風》以應和江城秋色,并稱贊武漢在古琴藝術發(fā)展上走在全國前列,“這里有深厚的古琴文化底蘊,期待武漢成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古琴作品的匯聚地”。
川派古琴代表性傳承人曾成偉也對武漢贊譽有加:“武漢的古琴文化氛圍全國領先,每次來此舉辦音樂會,票房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觀眾熱情令人振奮。”
流行音樂人曹軒賓與古琴名家趙家珍攜手演繹《別君嘆》,將這首通過央視《經(jīng)典詠流傳》節(jié)目爆火的歌曲再現(xiàn)于琴臺音樂廳的舞臺。
![]()
音樂會尾聲,曹軒賓和趙家珍接連演繹兩首特別為武漢觀眾準備的《在此》和《江水謠》,“古琴在此,黃鶴在此……”“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鋼琴和古琴交融回蕩,讓全場觀眾又驚又喜。
多次來漢參加琴臺音樂節(jié)的趙家珍表示,伯牙子期傳說深入人心,古琴和知音文化已成為武漢最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得益于琴臺音樂節(jié)多年的堅持,讓武漢成為全國琴人向往的“高地”。“借助琴臺音樂節(jié)這一平臺,我與年輕音樂人共同探索,希望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并喜愛古琴。”
首次參與琴臺音樂節(jié)的曹軒賓曾出演過音樂劇《屈原》,對高山流水的知音傳說和楚文化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寫過兩句歌詞,‘酒要醉給知己,琴只贈予知音’。在武漢唱《在此》和《江水謠》有一種特別的能量和氣質(zhì),知音就是伯牙和子期,知音就在這里。”他說。
(圖片由主辦方官方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