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美這幾年來的拉鋸戰,總覺得像一場沒硝煙的持久賽跑,誰也不肯輕易讓步。2025年開年,前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在一次訪談里直言不諱,說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力競爭中不能容忍屈居第二,這話一出口,就跟扔了顆石子進湖里,漣漪層層擴散。
伯恩斯這人,從政壇老將的角度看,他的表態不是空穴來風,而是華盛頓對北京在科技和資源領域的強勢布局的直接回應。想想看,美國這些年從貿易關稅到芯片封鎖,一步步收緊政策,本質上就是不想讓中國在關鍵領域甩開自己。
![]()
伯恩斯的話出口沒多久,特朗普政府就行動起來,瞄準了稀土這條供應鏈的命門。中國手里握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這玩意兒不光是電動車電池和風力發電機的原料,更是導彈制導和激光武器的核心材料。
華盛頓的算盤打得響,想通過盟友網絡重塑這條鏈子,避免被卡脖子。結果呢,10月份一連串協議簽下來,美澳日三方聯手,試圖從側翼繞過中國的主導地位。日本作為中國鄰國,高市早苗上臺后也沒閑著,直接加入戰局,這讓整個局面更添火藥味。
說白了,這場博弈不是誰喊得響誰贏,而是看誰的底子厚、誰的耐力足。中國這邊呢,穩扎穩打,先是出臺稀土出口新規,給下游企業敲警鐘,然后在芯片上悄然發力,讓美國的封鎖墻出現裂縫。誰都知道,這只是暫時的喘息,真正的較量還在后頭。
![]()
伯恩斯警鐘敲醒的資源焦慮癥
稀土這東西,美國年年喊著要脫鉤,可實際進口的80%還是得靠中國。伯恩斯在外交圈混了40多年,從中東到歐洲,再到北京使館,他見過太多資源博弈的慘烈。
早年他當副國務卿時,就參與過伊朗核談判,那時候就明白,關鍵材料就是戰略籌碼。現在輪到稀土,美國的芒廷帕斯礦是本土唯一在產的稀土場,可加工環節全卡在中國。
華盛頓的智庫報告一再警告,軍工企業像洛克希德·馬丁這樣的巨頭,庫存撐不過半年。要是真打起來,F-35戰機的磁體和雷達就得趴窩。特朗普上臺后,第一件事就是重啟“關鍵礦產安全伙伴關系”,直接把澳大利亞和日本拉進來。
![]()
日本這邊,9月份高市早苗接棒岸田文雄當上首相,她上任頭一個月就表態,要加強與美澳的礦產合作。
日本90%的重稀土進口都來自中國,半導體和汽車產業全靠這口飯。
東京的官員私下里算過賬,要是中斷供應,日企的損失得上千億日元。高市早苗的團隊動作快,10月下旬就跟澳大利亞簽了聯合采購協議,目標直指鎵和鍺這些高科技稀土。
澳大利亞呢,作為資源大國,西部礦區儲量豐富,但加工技術落后,一直指望中國幫忙。現在美澳協議一簽,堪培拉政府直接注入1億美元股權到阿拉富拉稀土項目,這步棋走得穩,表面上是經濟合作,骨子里是地緣戰略。
整個三邊框架下,美國承諾提供融資和技術,日本負責市場消化,澳大利亞出礦石和場地。這套組合拳,看起來像是要斷中國后路,但說實話,短期內難成氣候。
全球稀土市場規模也就200億美元,中國產業鏈從礦山到精煉,幾十年來砸了上萬億人民幣,技術壁壘高得像城墻。美澳日想復制,得花十年八年不說,成本還得翻倍。
![]()
三國演義式的礦產圍城戰
10月20日,美澳在白宮簽下那份85億美元的“關鍵礦產供應保障框架”,這事兒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和阿爾巴尼斯當場握手,協議里明明白白列了得克薩斯建重稀土分離廠、西澳搞鎵提純項目,總投資管道長達130億澳元。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說,這能創造上千就業崗位,還能穩住電動車電池供應鏈。表面上看,美方是贏家,擺脫了對中國的依賴,可細摳條款,你會發現全是空頭支票。芒廷帕斯礦的產量才占全球15%,大部分精礦還得運到中國加工,自建工廠的技術難題堆成山。
專家估算,美國本土分離釹和鏑的效率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成本高出50%。日本的加入讓這出戲更熱鬧,10月28日高市早苗在華盛頓跟特朗普簽了美日框架,重點是聯合投資澳大利亞的Lynas礦。
![]()
Lynas是澳洲唯一商業化重稀土生產商,日本企業Sojitz已經簽了進口合同,第一批貨10月底就到橫濱港。日本的算盤打得精,半導體巨頭像東芝和索尼,全靠重稀土做磁頭和顯示屏。高市早苗政府還承諾,提供融資機制給澳洲項目,這等于把三國綁在一起,形成小圈子供應網。
澳大利亞的角色最微妙,作為中國鄰國,它一邊賣礦給北京,一邊跟美日眉來眼去。珀斯政府的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對華稀土出口占總量的60%,但新協議簽了后,澳股稀土股直線上漲,Lynas股價一周內漲了12%。這圍城戰聽著氣勢洶洶,可實際操作起來,坑多得數不過來。
三方協議雖有30億美元投資,但澳洲雨季一到,礦區開發就得延期,日本的融資還得國會批,層層關卡。美國這邊,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揮得歡,可國內商界不買賬,波音和通用電氣這些企業,供應鏈里中國零件占比高,脫鉤等于自斷臂膀。
說到底,這場礦產圍城,是華盛頓的戰略焦慮在作祟,中國稀土出口占全球85%,不是砸錢就能搶走的。日本高市早苗的強勢作風,讓東京在鄰國中顯得格外活躍,但她清楚,脫鉤第一傷的還是自家產業。
![]()
稀土新規下的供應鏈驚魂記
10月9日中國商務部一紙公告,把稀土出口管制推向新高度,新規要求任何含中國稀土成分超過0.1%的產品,出境前都得拿許可證。這招直擊要害,全球下游企業慌了神。臺灣地區的臺積電首當其沖,他們的美國亞利桑那工廠,稀土庫存只夠撐30天。
10月24日臺積電高管公開回應,說短期影響有限,但長遠得加速供應鏈多元化。臺灣地區防務部也跟著表態,軍工采購里的稀土部件,得重新評估來源。公告一出,華爾街的稀土股應聲下跌,MP Materials這家美國礦企,股價一周蒸發8%。
新規不是隨意出招,中國稀土集團這些年深耕產業鏈,從內蒙古包頭到廣東分離廠,全流程閉環,產量穩居世界第一。2024年出口量就達5萬噸,2025年前三季度還增長了15%。管制對象精準,針對軍工和芯片的終端產品,像含釤鈷磁體和釔穩定劑,這些玩意兒少不了稀土。
![]()
專家分析,這步棋是回應美國關稅升級的防御性舉措,北京不想打貿易戰,但也不會坐視不管。全球反應五花八門,歐盟商會抱怨,說這會推高電動車成本,德國大眾和法國雷諾的電池線都得調整。
韓國三星電子也中槍,他們的存儲芯片依賴中國鎵,庫存告急后,緊急從澳洲補貨。日本企業更急,90%重稀土進口中斷,汽車產業得停擺。高市早苗政府趕緊協調,10月底跟澳洲簽了應急協議,但運費和加工費一算,成本漲了30%。
美國這邊,特朗普揚言要加100%關稅反擊,可在韓國會晤后,口氣軟了,同意暫停新關稅一年。中國這邊也讓步,發放通用許可證給終端用戶,覆蓋稀土、鎵、鍺、銻和石墨。
這年緩沖期聽著解氣,但供應鏈的驚魂記沒完。臺灣地區企業得花大價錢囤貨,防務部報告顯示,導彈部件的稀土依賴度高達70%,短期內難脫鉤。中國的新規不是封鎖,而是規范,讓下游企業明白,資源不是無限的。
![]()
芯片突圍與談判桌上的權衡
芯片戰場上,中國企業的動作越來越有看頭。2025年4月中芯國際宣布,5納米工藝實現小規模量產,雖然沒用EUV光刻機,但靠深紫外加自對準四重圖案技術,硬是繞過了封鎖墻。
成本比臺積電高40%到50%,良率也只有三分之一,可這已經是突破。華為的麒麟芯片用上這工藝,性能追上國際主流。美國的半導體協會報告直言,中國進步超預期,全球市場份額從2024年的15%漲到2025年的22%。
封鎖本想卡死中國高科技,結果倒逼自主創新,國家大基金三期砸了3000億,上海和深圳的晶圓廠擴建不停。特朗普的芯片法案雖給了英特爾和臺積電補貼,可中國企業不慌,國產DUV設備9月份就上線測試,上海微電子的工具精度達193納米。
![]()
臺灣地區臺積電雖領先,但新規一出,他們的美國廠得重新審視稀土來源,防務部采購的軍用芯片也得加價。整個突圍過程,像馬拉松里的加速,中國不爭一時輸贏,只求穩健前進。
中國擴展對東盟和非洲的稀土供應,雅加達和內羅畢的港口貨輪增多,全球鏈條更穩。這一年喘息,不是投降,而是戰術調整。伯恩斯早年的外交經驗告訴他,博弈靠實力,不是嘴硬。
中國在稀土和芯片上的積累,讓華盛頓的圍堵墻搖晃。說到底,這場決勝局,誰笑到最后,還得看誰的內功深。鄰國日本的加入,讓戰局復雜,但高市早苗清楚,經濟規律不是政客能改的。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