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的阿維沙伊?埃德里對在納哈爾奧茲撫養四個孩子的歲月滿懷溫情。這個由士兵在以色列1948年獨立三年后建立的社區,傳統上以農業為生,距離加沙地帶邊界僅幾百米,穿過土豆與向日葵田便可抵達。
![]()
但2023年10月7日的災難徹底擊碎了這份寧靜。當天,哈馬斯武裝人員闖入納哈爾奧茲,殺害15人并劫持8人返回加沙。
埃德里一家被鎖在防空洞內整整17小時,在恐懼中躲避襲擊。據以色列官方統計,此次襲擊共造成以色列南部1200人死亡,251人被劫為人質;
加沙衛生官員則表示,以色列的報復性攻勢已導致超過6.8萬名巴勒斯坦人喪生。更令人發指的是,闖入社區的武裝分子用偷來的居民手機,在社交媒體上直播施暴過程。
自哈馬斯與以色列在當年10月達成停火后,納哈爾奧茲恢復了表面的平靜,以色列也在兩年后解除了邊境地區的緊急狀態——此前這一狀態允許軍方限制公民行動。但對疏散的居民而言,回家之路充滿糾結。
“我們對是否搬回去感到非常矛盾。”埃德里在以色列北部的一個基布茲通過電話告訴路透社,“經歷了無助和屈辱之后,回去尋求情感上的慰藉變得非常重要。但這與接下來會發生什么的邏輯相矛盾。”
社區400名居民中,約半數仍未返回,他們面臨著安全與否、如何在創傷記憶中重建生活的重重難題。
路透社近期訪問時發現,社區建筑上仍留有火箭彈襲擊的痕跡,以色列炮兵的定期炮擊聲清晰可聞,加沙上空時常升起滾滾黑煙。少數提前返回的居民透露,戰火期間,加沙方向發射的火箭彈多次落入社區。雪上加霜的是,政府已表示將停止支付居民在外的安置費用,以此鼓勵返鄉。
戰爭嚴重削弱了曾扎根于此的和平倡導。戰前,許多基布茲居民主張與巴勒斯坦人和平共處,埃德里就常開車送生病的加沙人前往以色列醫院就診。如今他坦言,再做這樣的事已不現實,自嘲曾“天真”地以為個人行動能阻止戰爭。
49歲的亞埃爾?拉茲?拉基亞尼從小在基布茲長大,今年8月已和家人返回。她仍記得20世紀80年代初在加沙海灘嬉戲、在餐館用餐的時光,過去沖突時還會牽掛圍墻另一邊民眾的苦難。“但現在,我破碎的心中再也沒有地方去想他們了。”
這種心態在以色列并非個例。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認為以色列可與巴勒斯坦國和平共處的以色列人比例,已從2013年的約50%降至2025年的21%。
當被問及和平是否可能時,埃德里表示:“或許在這場巨大的災難之后,雙方人民都會明白,從這種戰爭中沒有任何好處。”但他也承認,這一愿景“感覺不太可能”。
亞埃爾同樣對未來充滿憂慮,當被問及是否會出現新一代人的暴力循環時,她無奈表示:“我希望不會,但目前看來可能性很大。”即便如此,包括埃德里在內的許多居民仍認為,盡管風險重重,居住在納哈爾奧茲對以色列劃定領土、保障生存至關重要——這份對土地的堅守,成為他們在創傷中僅存的信念支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