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溫州報道
深秋的溫州市鹿城區,涼意早已浸透街巷。
梧桐葉被風卷著鋪滿青石板路,行人裹緊外套步履匆匆,整條街道顯得格外冷清,一家名為“壹星釀烘焙坊”亮著暖黃的燈光,從落地玻璃漫出來,透著幾分軟乎乎的溫度。
推開門,麥香混著黃油的香氣撲面而來,瞬間驅散了周身的冷意。操作臺前,幾個身影正專注地忙碌著,他們是這家店的員工,一群患有孤獨癥的青年。
創辦人叫胡溫中,一位雙胞胎孤獨癥青年的父親。6年前,為了給孩子鋪就一條就業路,胡溫中毅然選擇創業,這些飄著麥香的烘焙店,不僅是孩子們就業的場所,更是一位父親用愛筑起的“避風港”。如今,壹星釀烘焙坊已建立9個就業實踐基地,為25位孤獨癥青年提供了工作機會,率全國之先探索走出了一條適合孤獨癥青年持續穩定就業的路子。
![]()
胡溫中一家四口
把康復希望種進孤獨癥家庭心里
二十年前,當醫生說出“孤獨癥”三個字時,這個意氣風發的父親第一次體會到絕望的重量。
胡溫中原是一名經營凈水器的商人,憑借不錯的經營頭腦,短短幾年事業小有所成。2001年,胡溫中有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家成業就,一切都再完美不過。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們慢慢顯露出異常。
兩歲多的時候,孩子們除了哭鬧,對外界的呼喚充耳不聞,連簡單的交流都困難重重。起初,胡溫中和妻子還抱有僥幸,心想“也許孩子長大些就好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迷茫與煎熬日益加劇。
2005年,兄弟倆在杭州被診斷為“孤獨癥”,胡溫中的天塌了。看著兩個兒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甘心孩子就此度過一生,為此,他毅然帶著孩子走遍了全國的康復機構。當年,國內對孤獨癥的認識尚淺,康復資源匱乏,他在全國各地尋找,最終與廣東省汕頭市的一家孤獨癥康復中心取得了聯系。3個月的康復效果超出胡溫中的預料,兩個孩子不僅能聽懂簡單的指令,甚至還學會了自主如廁。
康復訓練讓胡溫中看到了希望,但高昂的費用讓他不堪重負,加上長期異地漂泊,讓他不得不重新規劃未來。
“那時候,我一個人帶著兩個兒子在汕頭進行康復,愛人在老家工作掙錢,而康復時間遙遙無期。”胡溫中坦言,長期異地康復的開銷,讓家庭有些不堪重負。
兼具商業頭腦與同理心的胡溫中敏銳發現,當時溫州尚無孤獨癥干預機構,一個大膽的念頭就此萌生:將汕頭康復中心的優質資源引入溫州,親自創辦一家干預機構。這樣一來,不光自家孩子能在家門口接受專業訓練,其他一樣的孤獨癥家庭,也不用再忍受異地奔波的艱辛與無奈了。
![]()
烘焙店的墻上,貼著很多顧客寫給孩子們的溫暖留言
就這樣,2007年,“愛星緣”孤獨癥康復機構在溫州落地。幾年下來,胡溫中一邊向家長們科普孤獨癥知識、分享自身育兒經驗,一邊帶領更多孤獨癥孩子和家庭勇敢開啟新的人生。
2016年,胡溫中當選溫州市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主席、鹿城區政協委員。身份的轉變讓他深刻意識到,單靠個人力量發聲遠遠不夠,必須凝聚群體合力推動政策完善,讓政府、企業、學校、社區等各界乃至全社會都能真正了解孤獨癥,傾聽孤獨癥家庭的心聲與訴求。在胡溫中的推動下,鹿城區政協于2017年專門成立“胡溫中委員工作室”,同年,他攜手溫州地區11個心智障礙者家庭,發起成立了“溫州市鹿城區同星園家長互助協會”。
據記者了解,協會成立至今,已經開展了數千場公益活動,惠及數萬名孤獨癥患者,他們持續在各層面倡導發聲,讓孤獨癥群體的需求被看見、被重視。
“怕他難立足,我便修條路”
一晃十余年過去,當初在“愛星緣”進行干預訓練的孤獨癥孩子都已經長成了青年。其中,不少曾在特殊教育學校或普通學校就讀的孩子,也順利完成了學業,迎來了人生的新階段。然而,就在孩子們即將踏入社會之際,一個全新的、更為現實的難題,重重地擺在了他們和家長面前。
隨著這些孤獨癥青年陸續達到就業年齡,胡溫中發現,就業市場對他們似乎并不那么友好。這些孩子即便經過多年訓練具備了一定生活和勞動能力,卻因為“孤獨癥”的標簽被主流就業市場拒之門外,多年的康復與教育成果,似乎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尷尬處境。
![]()
貼有藍色星星標簽是孤獨癥青年制作的烘焙產品
看著孩子們渴望融入社會卻無門可入的模樣,以及家長們焦慮又無助的眼神,胡溫中內心再次被觸動。他毅然決定再次創業,“怕他難立足,我便修條路。”
此后,胡溫中踏上了全國各地的取經之路。他輾轉多個城市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不同行業的崗位特性與孤獨癥群體的適配度,最終發現,流程相對標準化、注重專注度且節奏可控的烘焙工作,十分適合孤獨癥青年。
2019年,壹星釀食品有限公司成立,首家門店選在溫州市中心人來人往的第一橋路,三層小樓集烘焙、就餐、公益培訓于一體。員工由普通店員與孤獨癥青年按一定配比組成。同時,根據每個孤獨癥青年的不同特點將其安排至合適崗位,同時倡導普通店員承擔部分就業輔導員的角色。
自此,胡溫中腳下的路有了全新的意義:從前,是為兒子的康復日夜奔波、不離不棄的守護之路;如今,已然變成了護送一群孤獨癥青年走向職場、融入社會的希望之路。
![]()
孤獨癥青年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餅干
胡溫中向記者介紹,如今在烘焙店工作的孤獨癥青年們,包括他的兒子在內,經過多年的社會融入和鍛煉,大多已經能夠獨立上下班,實現了生活與工作的基本自主。
于胡溫中而言,他無疑曾歷經不幸,但這份為孩子奔走的堅持,又讓他成了幸運的守護者,這份守護既照亮了兒子的人生,也為更多孤獨癥家庭撐起了希望。其中,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書寫著最動人的父愛篇章。
胡溫中告訴記者,在他的世界里,創業者的身份或許能帶來財富與榮譽,但“父親”這兩個字,才是他一生最值得驕傲的勛章。
責任編輯:周南 主編:文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