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中國金融傳媒聯合平安產險主辦的“平安大講堂·‘防救賠用’保險新范式”活動在深圳舉行。
活動中,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閑的觀點戳中了很多人:
保險的最終價值不是事后掏錢補償,而是要切實回應社會需求,靠“事前防控、事中干預、事后賠付”的全鏈條服務減少風險。
![]()
而現場亮相的“守護搭檔”:“平安行·出行安全守護計劃”(下稱“平安行”)和“平安24全球守護計劃”(下稱“平安24”),剛好把這個理念落到了實處。
![]()
告別單純“事后賠錢”,迎接“防救賠用”保險新范式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出行時購買保險,既希望有保障,又希望永遠用不上。
這種心態(tài)背后,是傳統(tǒng)保險長期存在的痛點:它像一張事后報銷憑證,不會在你遇到麻煩的當下出現,而是要等你脫險、墊錢、走完流程,才姍姍來遲地報銷。
可真正需要保障的時刻,往往是意外發(fā)生的那一瞬間。
尤其是疫情后,越來越多人愛上“說走就走”的旅行。文旅部最新發(fā)布的國內旅游市場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國內居民出游人次已經快到50億了,比去年多了7.61億,同比增長18%。
但在享受“說走就走”的自由時,各種風險也如影隨形,更鬧心的是,保險還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國內,20歲貴州女大學生在麗江徒步,跌落懸崖不幸身亡;16歲男孩在四姑娘山滑墜身亡;一女子武功山徒步因失溫離世;兩名驢友在陜西秦嶺徒步穿越時失聯,最終遇難……
![]()
國外同樣讓人揪心:
有人去加拿大旅行,托運行李延誤好幾天,想找保險公司賠付,卻被各種理由推脫;
有網友的父母在伊朗旅游時遭遇車禍,滿心期待保險公司安排救援,結果等了半天沒動靜,生生錯過最佳救治時間;
復旦研究生在尼泊爾珠峰地區(qū)登山時出現高原反應,直升機公司因未收到費用拒絕起飛,最終失救身亡;
伊朗以色列沖突時被困的同胞、緬甸地震中受傷的中國公民,不少人因為保險公司響應太慢,陷入叫天天不應的困境……
當這些意外發(fā)生時,理想的保障不該只是事后報銷的單據,而應是第一時間響應的救援力量。
可現實是,很多保險別說緊急救援服務了,就算買了帶救援的,報案后也得折騰半天——保險公司和救援機構反復核實保單、確認是否符合標準,等終于確認了,當地救援水平又參差不齊。
正是基于這樣的洞察,中國平安創(chuàng)新推出“平安行”和“平安24”兩款綜合保障保險產品,專門為國內外出行提供保障。
這兩款產品不只是出事后賠錢,而是打造了一套“防救賠用”的安全體系,從出事被動賠付變?yōu)橹鲃语L險管理,打造了保險服務的“平安樣本”。
![]()
“平安行”,國內旅行的全能守護管家
如果給“平安行”安排一個身份,那它大概是那種話不多、但事事安排妥帖的全能管家。
作為平安產險全新升級的境內出行保險2.0版本,“平安行”突破了傳統(tǒng)保險僅事后賠付、無法即時救助客戶的局限,建立起“防、救、賠、用”四大核心功能的新標準,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服務體系。
防:在你出發(fā)前,它通過精準的預警系統(tǒng),提前向你提示臺風、洪水等18種災害風險,結合你的目的地做實時風險提示,從源頭幫你降低意外發(fā)生的可能。
救:一旦真遇上危險,它能調動超90家直升機公司、60支專業(yè)救援隊,最快15分鐘啟動“海陸空”聯動救援。
今年7月,徒步隊伍在烏孫古道被困。
面對危險,被困游客把緊急救助電話打給了中國平安。接到消息,平安立即啟動了應急響應機制,在27小時內,陸續(xù)出動7架次直升機,往返海拔3100米的天堂湖營地,成功將32名被困徒步者轉移至安全地帶。
緊接著,8月,幾名戶外愛好者結伴在青海某雪山攀登,其中一名人員突發(fā)嚴重高反,同伴立即聯系平安申請救援,平安立即聯合當地向導、消防和救援團隊,在24小時內克服高海拔下的極端環(huán)境,徒步趕到現場救援,并成功送醫(yī),因為救援及時,這位戶外愛好者最后順利康復出院。
賠:它不光能保日常出行,連滑雪、登山、潛水在內的30多種戶外運動都能覆蓋,而且萬元以內的案子當天就能賠付。
要知道,這三類運動戶外可是大多傳統(tǒng)保險要么“免責”、要么直接“拒保”的高風險項目,平安行不僅沒回避這些需求,還反其道而行之,專門推出“專項加購保障包”:
滑雪包聚焦骨折與裝備損毀,山地包覆蓋高原反應、凍傷等場景化傷害,潛水包則管海洋生物傷害、減壓病等潛水特有的問題。
在旅行保險市場里,想找一款能同時覆蓋這么多保障場景的產品,真的不容易。
至于“用”,“平安行”更是把省心做到了骨子里。
無論是送藥上門、就醫(yī)陪診,還是門診綠通、多語種協助,它總能想在你前面。當有游客在偏遠地區(qū)發(fā)生意外需要轉院治療時,它能提供醫(yī)療運送和送返、住院費用墊付等全套服務;甚至在極端情況下,還能協助安排當地安葬或遺體送返,讓客戶家人不必在悲痛中獨自應對繁瑣事宜。
今年以來,“平安行”已保障客戶4290萬人,理賠案件超3500起,提供超400次救援服務。
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個安心的旅行故事,更是“平安行”對“防救賠用”全旅程守護承諾的最好詮釋。
![]()
平安24,海外游子的“全球守護者”
國內有“平安行”掃清旅行后顧之憂,國外則有“平安24”在全球每一個角落,為海外出行者筑牢安全防線。
和“平安行”類似,“平安24”也以“防、救、賠”一體化為核心設計思路,但針對境外場景的復雜性,搭建了更龐大的國際化支持體系。
作為專門為境外出行人員打造的產品,“平安24”的目標很明確,要做“中國海外出行安全守護第一品牌”。
它的服務理念是“全球24時區(qū)無死角、全年24節(jié)氣不間斷、全天24小時秒響應”,涵蓋保險保障、醫(yī)療救援、應急援助等核心服務和權益,開創(chuàng)了“防、救、賠”的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
今年5月,在印尼雅加達的趙先生突發(fā)急性腦炎,情況危急。語言不通、當地醫(yī)療資源有限,家屬情急之下撥通平安產險客服電話,請求醫(yī)療轉運回國。
![]()
在接到請求后,平安產險湖北分公司立即成立緊急救援專項小組,遠程會診、醫(yī)療專機、跨境通關全鏈條聯動。次日中午,配備ICU設備的醫(yī)療專機從雅加達起飛,落地廣州后無縫銜接中山醫(yī)院。最終,趙先生成功脫離危險,各項指標逐步恢復。
從接到報案到跨國醫(yī)療轉運完成,“平安24”用時不到48小時。醫(yī)療轉運費用均由其墊付報銷。
相似的急難救援行動還有很多——
3月,緬甸強震期間,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宣布啟動緊急人道主義救援行動,緊急協調救災援助,平安為奔赴災區(qū)的中國記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境外保險保障;
5月,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附近重大交通事故中造成中國公民5死8傷,“平安24”72小時完成跨太平洋急難救援,協助遇險客戶醫(yī)療救治與返程;
6月,伊朗與以色列沖突升級,“平安24”最短1小時內啟動救援響應,協助74名國人成功撤離……
數據顯示,“平安24”已成功處理多起境外安全及醫(yī)療救援服務案例,2024全年共計完成426件海外極速救援任務,實現0投訴。截至2024年底,該產品累計服務超6000家企業(yè)、65萬客戶,理賠案件超4萬起,賠償金額累計超2.2億元。
![]()
結語
“平安行”和“平安24”所實踐的“防救賠用”新范式,讓保險找回了最本質的意義:
不是在風險發(fā)生后計算損失,而是在風險發(fā)生前預警防范,在危急時刻及時救援,讓保障貫穿旅程的每一步。
這或許正是保險本該有的樣子。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