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邢振宇 通訊員 張興華 張靜
11月1日,由齊魯理工學院主辦的首屆齊魯古道文化研究學術討論會暨“齊魯古道行”工作坊經驗交流會在該校濟南校區召開。來自清華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西南大學、上海大學、西華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青島大學、濟南大學、曲阜師范大學、山東理工大學、齊魯師范學院及山東社會科學院、山東省政府參事室、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等省內外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齊魯古道沿線工作坊、觀察員代表60余人參會,共同深挖齊魯古道文化的深厚底蘊,共探其時代價值與傳承路徑,為深入推動文化“兩創”貢獻智慧與力量。
![]()
群賢畢至,共啟齊魯古道研究新篇
齊魯古道,作為連接齊魯兩國核心區域的古代交通網絡,是中華文明脈絡中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其核心線路東接臨淄、西起曲阜,中間經今濟寧、泰安、濟南、淄博等地,全長逾500里。不同于單一的交通通道,這條古道是齊魯文化深度融合的“紐帶”,積淀了軍事文化、驛站文化、商貿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業態,留存有齊長城遺址、青石關、錦陽關等大量文化遺存,是兼具歷史厚度、文化深度與未來潛力的“活態遺產”。
廈門大學馮兵教授在致辭中表示,齊魯古道絕非單純的地理通道,它更是一條推動齊魯文化深度融合、促進儒學廣泛傳播的重要文化廊道。他認為,這條古道不僅是歷史的珍貴遺存,更是面向未來的寶貴文化資源,期待與會學者能共同探討其承載的文明記憶與時代價值,使其煥發新的生機,成為彰顯齊魯風采、推動文化強國建設的“金色名片”。
齊魯理工學院董事長、校長常翠鳴教授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她向遠道而來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學校在齊魯文化研究與傳承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常翠鳴表示,學校期待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與各界賢達攜手并進,共同參與到齊魯古道文化的研究、開發利用和工作坊建設中來,為深化研究、發掘其育人功能、推進校地協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簡樸而隆重的贈書環節。上海大學張安福教授、西南大學馬強教授、齊魯理工學院齊魯文化研究院院長傅永聚教授分別向齊魯理工學院捐贈了《走讀絲路叢書》《蜀道文化縱橫》《生活中的儒家倫理》等學術著作,豐富了學校的館藏,體現了學界同仁對古道文化研究事業的支持。
![]()
名家論道,探尋古道文化深厚內涵
主旨報告環節精彩紛呈,來自省內外的四位資深專家學者從不同維度深入闡釋了古道文化的博大精深。
西南大學馬強教授憑借其多年深耕蜀道研究的深厚學養,從地理環境、文化交流、歷史演變等多維度,全面剖析了蜀道文化的豐富內涵及其在區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他指出,蜀道作為歷史上的交通要道,更是文化傳播與民族交融的重要載體,其研究視角與方法為齊魯古道文化研究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借鑒。
天山走廊作為古代中國多元族群交往的交通、文化及民族共同體走廊的獨特地位。上海大學張安福教授通過詳實的史料與考古發現,揭示了天山走廊在推動游牧與農耕文明交匯、促進族群融合方面的歷史作用,強調了其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過程中的不可替代性,為理解中國多元一體格局提供了重要歷史視角。
作為齊魯古道研究的權威專家,傅永聚教授系統梳理了古道的起源、發展與傳承脈絡。他指出,齊魯古道“因軍事而興起,因商貿而發展,因文化交流與融合而輝煌”。同時還分享了齊魯理工學院“齊魯古道行”項目的實施情況與顯著成效,使與會者對齊魯古道的文化價值與現實意義有了更直觀、深入的認識。
作為教育學專家,韓延明教授則從教育學獨特視角出發,對儒家文化進行了深刻解讀。他闡釋了“仁、義、禮、智、信”等核心價值在現代人格培養、社會和諧及個人修養方面的深刻內涵,并著重探討了儒家文化在現代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價值,為古道文化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寶貴思路。
“理論+實踐”,讓古道文化研究更深入
首屆齊魯古道文化研究學術討論會的成功舉辦,成功搭建起一個連接高校、研究機構與地方實踐的合作交流平臺,齊魯古道必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被賦予新的生命。
主旨報告后,會議分為三個平行分會場開展精細化研討,通過“學術研討+工作坊交流+實地考察”讓古道文化研究更加深入。
在齊魯古道工作坊經驗交流環節,氣氛熱烈。來自曲阜、泗水、新泰、萊蕪、臨淄、博山這六個沿線關鍵節點的工作坊代表輪番發言,分享了各自在古道文化挖掘、遺跡保護、資源活化利用等方面的寶貴實踐經驗。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不僅展現了基層文化工作的活力,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借鑒模式,極大地促進了研究成果從書齋走向田野。《問道孔子——齊魯古道文化探源研究》評審會則從選題策劃、田野調查、資料考據到編輯出版的全流程,其中“實地踏訪+文獻考證+口述史記錄”的研究方法,為同類研究提供了可借鑒的實操范式。
而專家咨詢研討環節,將思考引向深入。與會學者們圍繞“齊魯古道文化遺產的系統性普查與保護”、“古道文化與鄉村振興的融合路徑”、“數字技術賦能古道文化傳播”等前沿議題暢所欲言,碰撞思想火花。一系列兼具學理深度與實踐操作性的建議被提出,為未來古道文化的研究、保護與開發指明了方向。
![]()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參觀了齊魯理工學院的中國共產黨歷史教育館、稷下文化體驗館、齊魯文化館等特色場館。這些底蘊深厚、展陳豐富的場館,給專家學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展示了該校在齊魯文化傳承與育人方面的扎實工作與獨特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