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旅中國)
11月2日,內蒙古自治區文化館再度聚焦脫貧旗縣文旅資源,組織開展了赤峰市和錫林郭勒盟脫貧旗縣文旅直播推介活動。本次推介活動以“文旅融合啟新航,非遺特產引賓朋”為主題,以“非遺為魂、特產為媒、旅游為線”,生動呈現赤峰市8個脫貧旗縣與錫林郭勒盟3個脫貧旗的獨特魅力,成功吸引了7000多人次的網友在線觀看互動,讓北疆文化與特色資源借助云端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
直播開始,主播們借助豐富的圖片、視頻資料,向網友介紹了赤峰市、錫林郭勒盟優越的地理位置、美麗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游資源。
在赤峰專場上,主播按“非遺項目—地方特產—特色旅游”的順序展開介紹,精選的8個脫貧旗縣項目盡顯赤峰文旅融合風采。首先帶來巴林右旗格斯爾文化,這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史詩,通過說唱藝術展現著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魅力;隨后呈現寧城剪紙,其“千剪不斷,萬剪相連”的技法與吉祥寓意令人稱嘆;接著講解阿魯科爾沁旗勒勒車制作技藝,這項傳統技藝承載著草原文化的記憶;再到傳遞鄉土情懷的林西評書,展現其故事性強、語言生動的藝術特色。非遺之后,主播推介翁牛特旗特產紅山稻,講述其生長環境與品質優勢;隨后引入特色旅游資源,先后介紹喀喇沁王府博物館的歷史底蘊、敖漢旗文化與生態交融的旅游特色,以及巴林左旗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考古價值與文化內涵,通過實景畫面與細節解讀讓觀眾身臨其境。
錫林郭勒盟的專場活動同樣亮點十足。直播重點展示了3個脫貧旗縣的特色資源:正鑲白旗皮雕工藝以精湛技法勾勒草原風情,每一件作品都是匠心之作;太仆寺旗年畫色彩艷麗、寓意吉祥,盡顯民俗韻味;而肉質鮮嫩的蘇尼特羊肉,則讓網友直觀了解到當地優質特產的品質優勢。主播同步宣傳錫林郭勒盟的文化旅游資源,助力網友深入認識這片草原熱土的獨特魅力。
此次活動是內蒙古自治區文化館持續創新文旅推廣方式的又一實踐。團隊提前策劃、精心籌備,依托新媒體技術,打破地域限制,既讓非遺文化得到傳承傳播,也為脫貧旗縣的特產與旅游資源搭建了展示平臺,切實推動基層全民藝術普及與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館供圖)
責編:蘇丹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