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家政機器人 NEO:爆火背后是驚喜還是坑?
最近海外社交平臺徹底被一款機器人刷屏了!
NEO 家庭機器人。這玩意兒長得跟真人差不離,167cm 的身高、30 公斤的體重,有眼睛有鼻子,十根手指靈活能動,還能用兩條腿走路。
疊衣服、洗碗、澆花、吸塵樣樣敢接,干完活還會自己找地方充電,關鍵是現(xiàn)在就能買,2 萬美元全款或者月付 499 美元(折合人民幣 3500 多),就能把這個 “家務大師” 抱回家。
咱們先別忙著心動,這東西真像宣傳的那么香嗎?實測下來的槽點能把人勸退,再加上競品的碾壓和回本的難題,到底值不值得買,看完這篇你心里就有數(shù)了。
![]()
顏值能打實測拉胯
說句實在話,NEO 的宣傳視頻確實把人勾得心里癢癢。視頻里它動作流暢,疊衣服整齊利落,放餐具穩(wěn)穩(wěn)妥妥,活脫脫一個訓練有素的家政阿姨,難怪能在社交平臺爆火。
再加上 22 個自由度的靈活關節(jié)、NVIDIA Jetson Thor 芯片加持,參數(shù)看著也挺唬人。
可真到了實際使用中,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有科技博主專門做了實測,結果讓人哭笑不得:
從冰箱拿一瓶水,咱們正常人幾秒鐘搞定的事,NEO 得慢悠悠挪過去、小心翼翼開門、試探著抓取,一套流程下來足足花了 1 分鐘。
更離譜的是放餐具,彎腰把幾個杯子放進洗碗機,它能磨磨蹭蹭折騰 5 分鐘,動作僵硬得像卡殼了一樣,好幾次都差點把杯子摔了。
![]()
最讓人崩潰的是續(xù)航,官方說能撐 4 小時,實際用下來根本達不到,放幾個碗、吸一小塊地就沒電了。
一家人晚上吃完飯讓它收拾餐具,等它慢悠悠放好、自己跑去充電,洗碗機得第二天早上才啟動 —— 這哪是幫忙做家務,分明是添堵啊!
你以為這就完了?NEO 的 “智商” 也很有限,只會那幾個固定動作。想讓它干點稍微復雜的,比如 “拿瓶可樂再加點冰塊”,它直接當場 “懵圈”,完全不知道該干啥。
制造商 1X 公司給出的解決方案更是讓人無語:遇到不會的任務,就啟動 “專家模式”,讓人類專家戴 VR 眼鏡遠程操控它干活。
這哪是買家政機器人,分明是請了個需要 “遠程輔導” 的 “祖宗”。不僅費時間,隱私問題也讓人揪心 —— 家里的一舉一動都被遠程專家看得明明白白,誰能放心呢?
![]()
可即便槽點一大堆,根據(jù) 1X 公司 2025 年 Q3 最新數(shù)據(jù),NEO 全球銷量已經(jīng)突破 5000 臺,主要買家都是北美那邊的科技發(fā)燒友,看來 “嘗鮮” 的人還真不少。
競品碾壓回本難如登天
你發(fā)現(xiàn)沒,NEO 看似是人形機器人,真正的對手根本不是特斯拉 Optimus 那種還在實驗室里的產(chǎn)品,而是咱們早就用習慣的掃地機器人。
先看價格對比:NEO 全款 14 萬人民幣,月付 3500 多;而國內(nèi)掃地機器人一兩千就能買到,萬元級就是頂配,功能還賊全。
就拿科沃斯的掃地機器人來說,LDS 激光雷達能精準建圖,還能設 “虛擬墻” 避開不想掃的區(qū)域。
240ml 大水箱一次加水能拖完整套房,9.3cm 的超薄機身還能鉆進沙發(fā)底、床底清掃,越障能力也強。
![]()
再看效率差距:掃地機器人清潔效率比 NEO 高近一倍,還能自主規(guī)劃路線,不用人管;NEO 不僅慢,稍微復雜點的任務就卡殼,還得人工盯著。
拿最基礎的掃地來說,NEO 吸完一間 15 平米的客廳得半小時,還可能漏掃;掃地機器人 10 分鐘就能搞定,還能自動回充、倒垃圾。
咱們再算一筆實打實的回本賬:NEO 抓取不規(guī)則物體的成功率才 82%,而人類保姆能達到 99.7%。
按一線城市家政 40 元 / 小時算,NEO 得連續(xù)工作 8850 小時(差不多 5 年,每天干 5 小時)才能回本。
![]()
反觀萬元級掃地機器人,平時省了請保潔的錢,一般 2 年就能收回成本,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而且行業(yè)對手也沒閑著。特斯拉 Optimus 在 2025 年 8 月公布了最新測試視頻,新增了疊衣服、擦桌子等家政功能,預計 2026 年量產(chǎn),直接瞄準 NEO 的市場。
國內(nèi)的科沃斯、石頭科技也在加碼 AI 交互,現(xiàn)在的掃地機器人不僅能聽懂語音指令,還能識別家具、避開障礙物,價格卻只有 NEO 的零頭。
這么看下來,真正適合買 NEO 的,只有那些不差錢、就想嘗鮮的科技發(fā)燒友。畢竟買它不是為了實用,而是為了提前感受 “未來生活”,用自己的使用數(shù)據(jù)幫它進化。
普通家庭要是沖著做家務買它,純屬花錢買罪受。
![]()
槽點滿滿卻開行業(yè)先河
我跟你講,雖然 NEO 現(xiàn)在毛病一大堆,但它的意義可真不小 —— 它是第一個真正落地的消費級人形家政機器人,把之前只存在于科幻片里的東西搬到了現(xiàn)實中。
在此之前,波士頓動力的 Atlas 機器人雖然能跑能跳、會后空翻,但從來沒面向普通消費者賣過;特斯拉 Optimus 喊了好幾年,至今還在實驗室調(diào)試。
而 NEO 敢第一個吃螃蟹,正式開啟預訂,2026 年就要交付,還賣出了 5000 多臺,這本身就是一種突破。
從行業(yè)角度看,NEO 的出現(xiàn)也暴露了不少問題。
現(xiàn)在人形機器人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大家對它的定義、技術要求都不一樣,NEO 的續(xù)航短板、AI 算力不足、隱私安全隱患,都是行業(yè)目前面臨的共性問題。
但正因為有了 NEO 這樣的 “先行者”,后面的廠商才能少走彎路,針對性地改進技術。
![]()
而且 NEO 的人性化設計也值得借鑒。
比如 167cm 的身高剛好適合家庭環(huán)境,22 個自由度的關節(jié)能完成精細動作,還有全身控制系統(tǒng)能像人一樣蹲下、坐下,這些都是未來人形機器人的重要發(fā)展方向。
隨著 AI 模型優(yōu)化、傳感器技術升級,以后的人形機器人肯定會更聰明、更高效,價格也會慢慢降下來。
現(xiàn)在的 NEO,就像當年的第一代智能手機,功能簡陋、價格昂貴,但它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雖然現(xiàn)在它更像個高科技玩具,而不是實用工具,但它證明了消費級人形機器人的可行性,也讓大家看到了未來的可能性。
![]()
結語
NEO 就是科技圈的 “早產(chǎn)兒”,亮點不少但毛病更多,實用價值遠不如宣傳得那么美好。14 萬的價格、蝸牛般的效率、還得擔心隱私泄露,普通人真沒必要為它買單。
但話說回來,任何新技術的成熟都需要過程,NEO 敢第一個邁出商業(yè)化的步子,就值得肯定。未來的人形機器人,核心還是得解決 “好用、不貴、安全” 這三件事。
畢竟咱們普通人買機器人是為了解放雙手,不是為了花錢找罪受。相信再過個五六年,技術成熟了,真正能幫咱們省心省力的人形機器人,肯定能走進千家萬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