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1月4日電 題:更細致、更科學:專業托育服務在中國日益受到青睞
新華社記者楊仕彥、吳燕霞、李曉婷
在重慶市渝中區化龍橋街道一處托育機構內,陽光透過窗戶灑進活動室,六名幼兒在老師引導下進行折返跑游戲,一旁的老師認真記錄孩子的反應和動作;另一間教室里,更年幼的孩子在老師指導下翻閱繪本。
隨著雙職工家庭增多、育兒觀念不斷更新,越來越多中國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入專業托育機構。青桃李未來館園長助理楊惠媛介紹,該機構以全日托為主,根據孩子月齡設計個性化養育方案。她說,隨著家庭結構變化,不少家長在照護上面臨精力不足的困境,專業托育的出現,讓他們能更安心地投入工作,也讓孩子得到更科學、細致的照護。
近年來,從城市社區到產業園區,從連鎖品牌到小微機構,中國托育服務體系加快完善。“十四五”以來,中國大力發展托育服務體系,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由1.8個提高至目前的4個以上。
![]()
這是8月28日在重慶拍攝的一家托育機構。新華社記者 吳燕霞 攝
位于重慶高新區的10分媽媽托育示范園,十幾名幼兒在專業教師的陪伴下玩耍、學習。該機構提供計時托、半日托和全日托服務,以滿足不同家庭需求。今年3歲的王令儀已在這里接受托育三個月。“孩子的父母都是附近大學的老師,白天忙于工作,我們就把她送到這里,既能得到科學照護,又能和同齡小朋友一起成長。”王令儀的奶奶說。
“重慶的嬰幼兒入托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10分媽媽托育示范園教學督導傅倩介紹,該園所配備營養師、保健醫、嬰幼兒陪伴師等多類專業人員,服務覆蓋多個社區。她說,入托年齡正逐漸提前,今年接收的最小寶寶只有40多天。“新一代家長更愿意‘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更關注孩子的專注力、自理力和社交力。”
與以往的“托兒所”相比,如今的托育機構已不再只是“看護孩子”,而是更加注重科學育兒理念。楊惠媛說:“現在的托育不只是‘被照顧’,更是讓孩子在安全環境中得到發展。”
托育服務不僅滿足家庭育兒需求,也帶動了“育兒經濟”的發展。業內測算,一個嬰幼兒從6個月入托到3歲上幼兒園,花費約7萬至10萬元,全國托育市場潛在規模超過1萬億元。同時,托育服務直接促進女性就業,釋放社會勞動力潛能。“優質托育能讓父母,尤其是母親,無后顧之憂地重返職場。”業內專家賈倩穎說。
在人才培養方面,重慶護理職業學院自2021年起開設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培養融合“醫、育、教、管”的復合型人才。去年首屆畢業生共有2個班、100余人。賈倩穎介紹,全國目前相關專業在校生已超過15萬人,但人才缺口仍超200萬。
數據顯示,中國近半數育兒者對托育服務有需求,其中社區托育和靈活計時服務最受歡迎。家長希望托育機構在保障健康安全的基礎上,幫助孩子培養技能與興趣。據了解,中國將新增66萬個普惠性托位,推動醫育結合、標準化建設和人才培養。
在全國范圍內,育兒友好型社會建設正加快推進。除重慶外,北京、上海等多地也在積極探索托育服務創新模式,包括政府購買服務、社會力量興辦普惠托育機構,以及推出托育綜合體等。
賈倩穎表示,托育服務將在未來五到十年迎來新的發展階段,成為建設育兒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