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鄭州市骨科醫院隴海路院區微創骨科主任呂志強的診室里,19 歲的小王扶著腰疼得額頭直冒冷汗。
原來小王是一名籃球愛好者,平常最愛的體育運動就是打籃球。
上周,他在球場上一個急轉身接傳球,腰部突然傳來一陣刺痛,小王本以為只是普通肌肉拉傷,休息兩天就會好。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休息幾天后疼痛越來越嚴重連,彎腰系鞋帶、坐下起身都變得困難,甚至夜里還會被疼醒。
“您快幫我看看,雖然我年輕,但是這種疼我真是受不了啊……”
![]()
接診的呂志強主任詢問過小王的情況后做了詳細的腰部活動檢查,發現小王彎腰時疼痛加劇,轉身時腰部像被“卡住”,按壓腰椎兩側時感覺壓痛明顯,結合小王的影像學檢查結果,呂志強判斷小王并非腰椎間盤突出而是“腰椎小關節紊亂”。
“很多人一腰疼就先想到腰椎間盤突出,但其實腰部不同位置、不同性質的疼痛,可能對應著不同的病。”
呂志強的話,讓小王恍然大悟。
其實,像小王這樣誤判腰痛原因、延誤緩解時機的人不在少數,腰痛看似常見卻可能是多種疾病的信號,不僅會影響日常行動、運動還會打亂睡眠規律,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問題。
下面這份“腰痛自查清單”,建議您收藏
先看疼痛特點分清四種常見腰痛:
腰椎小關節紊亂:急性扭傷后“卡殼痛”
這類腰痛和小王的情況類似,多由突然扭轉、姿勢不當引發,比如運動時急轉、搬東西時猛轉身。
典型表現:起病急,疼痛集中在腰部彎腰、轉身、伸腰時,疼得更厲害。腰椎兩側有明確壓痛點,腰部肌肉會緊繃像被“固定” 住一樣,連撿東西、轉身都困難。
緩解提示:這種情況多是腰椎小關節輕微錯位導致,及時復位和休息后恢復較快,但若拖延可能引發慢性疼痛。
腰椎間盤突出:連帶著腿“串著痛”
這是最容易被誤解的腰痛類型其實它的核心特點是“放射性疼痛”
典型表現:疼痛從下腰部開始像“過電” 一樣向下串,可延伸到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外側、甚至腳底板。久坐、久站、彎腰提重物后疼痛會加重,咳嗽、打噴嚏時也可能疼得更明顯,但躺下休息后會緩解。嚴重時還會出現腿麻、走路不穩,極少數人會出現會陰部麻木、大小便失禁。這時建議您立刻前往醫院就醫。
骶髂關節疼痛:腰窩處“牽涉痛”
骶髂關節在臀部靠上、腰窩的位置這類疼痛容易被當成普通腰痛
典型表現:疼痛集中在腰窩周圍會牽涉到臀部、下腰部、腹股溝。但不會超過膝蓋。彎腰、上下樓梯、長時間站立后疼痛加劇,天冷、潮濕時也會誘發疼痛,部分人早上起床會感覺腰窩僵硬,活動半小時左右才會緩解。這一癥狀在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更常見。
常見誘因:除了姿勢不良、運動不當,孕婦因孕期激素變化、體重增加也容易出現骶髂關節疼痛。
腰背筋膜炎:腰背部“廣泛酸痛”
如果你的腰痛范圍廣累了、冷了就加重可能是腰背筋膜炎
典型表現:整個腰背部都疼勞累后、寒冷天氣里疼痛會加劇,用手摸腰背部肌肉會感覺緊繃像有條“硬繩”,早上起床時腰背部僵硬。活動一會兒后會,好轉彎腰、轉身時會因疼痛受限。
誘發原因:長期久坐、反復彎腰搬重物,腰背部曾受外傷未徹底恢復,或是長期處于潮濕寒冷環境,都可能引發這種無菌性炎癥。
像小王這樣的急性腰痛很多時候和不良姿勢有關。想要避免腰痛建議從改變以下5個日常姿勢開始:
久坐時
腰背貼緊椅背膝蓋,與腰同高,不要歪著坐、癱在椅子上,應坐在椅子正中間,腰背挺直,讓腰部貼合椅背,大腿與腰部保持90度,腳下可墊個小凳子,避免腰部懸空。
下蹲時
“高低腳” 發力,避免猛蹲,撿東西、系鞋帶時不要直接彎腰猛蹲,可采用“高低式”,右腳在前、左腳在后,右腿全腳著地,小腿垂直地面左腳跟,抬起腳掌著地,這樣能減少腰部壓力
站立時
腰部平直,骨盆微前傾,別含胸駝背、耷拉肩膀,站立時保持腰部平直,骨盆輕輕向前傾,肩膀向后打開,讓脊柱處于自然生理曲度。
提重物時
雙手分攤不單側,用力買菜、提快遞時不要只用一只手拎,應將重物分在兩只手上,讓腰椎受力均勻,避免單側腰肌勞損。
搬重物時
先蹲下再起身,不彎腰硬扛,搬箱子、花盆時先蹲下,讓身體貼近重物,雙手抓住后用腿部力量起身,而不是彎腰直接扛起來,防止腰椎拉傷或椎間盤突出。
經過一段時間的復位治療和姿勢調整,小王的腰痛基本消失,現在也重新回到了籃球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