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嘍,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美國在7年對伊戰爭后的影響!1991年海灣戰爭落幕,50萬美軍從波斯灣載譽歸國,迎接他們的是美國民眾的盛大歡呼, 這場勝利徹底洗刷了越戰失敗的陰霾,讓美國重拾自信。但很少有人追問:當勝利者舉杯歡慶時,戰敗的伊拉克正經歷著怎樣的浩劫?
薩達姆的獨裁統治又如何在這場浩劫中加速崩塌?與美國本土的歡慶形成刺眼對比的是,伊拉克的國土早已在 “沙漠風暴” 行動中淪為廢墟。
![]()
美軍的轟炸精準鎖定了所有工業命脈:煉油廠的儲油罐燃起沖天火光,發電廠的機組變成扭曲的鋼鐵骨架,自來水廠的輸水管道斷裂漏水,通信中心的天線轟然倒塌。
戰爭停火的那一刻,整個伊拉克陷入了全面的生存癱瘓,停水停電成為常態,城市的運轉戛然而止。
![]()
這種癱瘓對依賴現代設施的城市居民而言,無異于一場慢性屠殺。伊拉克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每年 4 月起,氣溫就會飆升至 40 攝氏度以上,這種炙烤會持續到 11 月,7、8 月的極端高溫更是能突破 50 攝氏度。
在這樣的天氣里,停電不僅意味著沒有空調降溫,更直接導致自來水廠的抽水設備無法運轉,近一半巴格達居民只能飲用未經處理的污水,而冰箱里的食物在高溫中迅速變質,腹瀉、霍亂等傳染病開始在城市蔓延。
當年駐伊拉克的記者在報道中記錄下了令人心碎的場景:巴格達的醫院里擠滿了懷抱患病嬰兒的母親,她們的眼眶因焦慮而紅腫,卻只能看著醫生因缺乏藥品和電力而束手無策;走廊里隨處可見嚎啕痛哭的親人,他們剛剛失去因脫水或感染而離世的家人。
更沉重的是,城市里不定期舉行的集體葬禮,數十上百具覆蓋著白布的棺材排列成行,成為戰后伊拉克揮之不去的悲涼底色。而這,還只是苦難的序幕。
戰爭的創傷尚未愈合,聯合國的經濟制裁又接踵而至。物資匱乏像一張無形的網,將伊拉克人牢牢困住:貨架上的日用品被搶購一空,面包、藥品等必需品成為稀缺品,物價在短時間內暴漲數倍,通貨膨脹率突破天際。
1995 年,聯合國官員在實地考察后意識到,若不干預,伊拉克將爆發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于是通過第 986 號決議提出 “石油換食品計劃”,允許伊拉克出口定量石油,換取糧食、藥品等民生物資。
這一看似可行的方案,卻被薩達姆初期斷然拒絕。在他的統治邏輯里,接受該計劃等同于承認制裁的有效性,是對自己 “強權領袖” 形象的折損,即便普通民眾已在生死邊緣掙扎,他更在乎的仍是個人權威與顏面。
為了粉飾太平,薩達姆在國內號召 “全民節衣縮食抗制裁”,但他從未想過,缺醫少藥的困境早已超出民眾的承受極限,在正常醫療條件下只需幾片抗生素就能治愈的小兒腹瀉、肺炎,在伊拉克卻成了奪走兒童生命的劊子手。
![]()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顯示,這一時期伊拉克 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較戰前大幅飆升 3 倍。要知道伊拉克坐擁全球名列前茅的石油儲備,在戰前僅憑石油出口就能讓國民過上富足生活,如今卻因獨裁者的執念,淪為 “靠石油卻養不活國人” 的荒誕樣本。
當普通伊拉克人在饑餓與疾病中掙扎時,薩達姆及其家族卻在構建屬于自己的 “奢華王國”。自 1979 年掌權以來,無論伊拉克背負多少外債,他的個人財富始終在瘋狂增長。
![]()
通過壟斷石油貿易、侵占民間資產等手段,薩達姆在全國修建了 24 處行宮,僅巴格達的一處行宮就占地 2.2 平方公里,內設 142 間辦公室、64 個衛生間,甚至配備了電影院、動物園和足球場大小的會客廳。
美軍 2003 年占領伊拉克后,公開了對薩達姆行宮的清查記錄,現場照片和官方通報證實,行宮內搜出大量黃金制品、名表、珠寶及珍稀文物,其奢華程度遠超常人想象。
![]()
而薩達姆對黃金的癡迷更是到了極致,黃金床、黃金 AK 步槍、黃金保健器材乃至黃金馬桶等物品的發現,足以印證其生活的奢靡無度。
“上行下效” 的法則在薩達姆家族體現得淋漓盡致,長子烏代的殘暴與奢靡更是青出于藍。作為曾經的繼承人,烏代在父親的溺愛中長成冷血暴君,1984 年出任伊拉克奧委會主席后,直接將體育變成了 “暴力統治的工具”。
![]()
他要求所有運動員賽前簽訂 “名次承諾書”,一旦失利便會遭受殘酷毆打。權威媒體報道證實,烏代掌權期間,伊拉克奧委會甚至配備專屬監獄,無數未能完成任務的運動員在此遭受折磨致死。
除了施暴,烏代的生活同樣荒淫無度:行宮墻壁掛滿從世界各地搜刮的名貴油畫,倉庫里堆滿百萬美元級別的葡萄酒與古巴雪茄,副樓被改造成 “后宮” 供其享樂。
![]()
而薩達姆的三個弟弟、一個堂兄均身居高位,女兒的政治聯姻更是鞏固了家族權力網絡,整個伊拉克儼然成了薩達姆家族的 “私產”。
家族的驕奢與民眾的苦難形成的尖銳矛盾,早已為反抗埋下火種。老布什當年在海灣戰爭中主動停火,正是斷定薩達姆政權會被國內反對勢力推翻。
果不其然,戰爭結束幾天后,什葉派穆斯林與庫爾德人便在 14 個省份掀起起義,薩達姆的統治看似搖搖欲墜。
![]()
但美國人低估了薩達姆的殘暴,他麾下的共和國衛隊雖不敵美軍,對付起義軍卻綽綽有余,甚至動用化學武器進行鎮壓,毫無防化裝備的起義軍在毒氣彈面前不堪一擊,這場聲勢浩大的反抗僅一個月就被平息。
眼見薩達姆穩住局勢,美英法三國以 “保障人道主義” 為由,于 1992 年 8 月在伊拉克南北劃定禁飛區,這種未經聯合國授權的領土侵犯,徹底暴露了西方的霸權邏輯。
薩達姆雖拒不承認禁飛區合法性,卻因實力懸殊無力抗衡。此時的美國尚未決意除掉他,畢竟 “聽話的獨裁者” 符合其戰略利益,但薩達姆的魯莽徹底斷送了退路,他將自身困境歸咎于美國,決意刺殺老布什。
1993 年 4 月,老布什赴科威特參加慶典時,薩達姆派遣的暗殺小組因計劃不周失敗。美國司法部調查結論明確了伊拉克情報人員的策劃行為,這一事件徹底觸碰美國底線,克林頓政府隨即下令向巴格達情報總部發射 23 枚巡航導彈,雙方從此結為死敵。
![]()
![]()
事實上,這場刺殺本就是毫無理智的冒險:成功會招致美國滅頂之災,失敗則引火燒身,薩達姆的剛愎自用讓伊拉克徹底被美國鎖定為 “眼中釘”。
1998 年,美國終于找到動手理由,以 “薩達姆拒絕武器核查、重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為由,聯合英國發動 “沙漠之狐” 行動,420 余架飛機、40 余艘艦船發射約 415 枚巡航導彈,對伊拉克轟炸四天。
盡管英美拿不出實質證據,且行動未獲聯合國授權,但這為小布什政府后續出兵埋下了伏筆。被炸后的薩達姆一度配合核查、銷毀部分化學武器,卻不知布什家族的 “私怨” 早已箭在弦上。
2001 年 “9?11” 事件的爆發,給了小布什復仇的絕佳契機。這場造成 3025 人遇難的恐怖襲擊,讓美國民眾愛國熱情空前高漲,軍工復合體也渴望通過戰爭獲利。
![]()
有趣的是,襲擊主使本?拉登的反美之路,竟與薩達姆有著間接關聯,學術研究及本?拉登相關傳記證實,1990 年薩達姆入侵科威特迫使美國駐軍沙特,這讓本?拉登極為不滿,進而走上反美道路,薩達姆無意間改變了歷史軌跡。
在全球譴責 “9?11” 暴行時,薩達姆卻公開稱這是 “美國罪行的惡果”,這種火上澆油的言論,讓美國鷹派徹底下定決心。
![]()
盡管小布什起初因缺乏理由猶豫,但當一份漏洞百出的 “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報告遞到面前時,所有阻礙都已消失。
薩達姆的獨裁統治、家族奢靡與對外挑釁,一步步將伊拉克拖入戰火,也為自己的覆滅寫下了終章,這場始于海灣戰爭的恩怨,終將在美軍的鐵蹄下迎來徹底清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