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憑借在電影《只此青綠》中的杰出服裝造型設計,陽東霖榮獲第四屆中國電影美術學會榮譽推選“優秀造型設計”榮譽。中國電影美術學會榮譽推選活動涵蓋優秀美術設計、優秀造型設計、優秀視覺效果等九大核心類別。
![]()
電影《只此青綠》自問世以來,便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中式美學內涵,吸引了無數觀眾走進影院,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交融。這部作品融合舞蹈、繪畫、非遺傳承技藝等深厚文化底蘊,通過鏡頭語言將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從博物館的玻璃展柜中解放出來。陽東霖在影片中的服裝造型設計,成功將靜態的畫作轉化為動態的視覺語言,為這幅千年古注入了生命的脈動。影片中,“青綠”不再是畫作中的顏料色彩,而是有血有肉的角色,她“在畫中靜待千年”,成為了連接古今的時空橋梁。這種從靜態到動態的藝術轉化,讓沉睡的國寶重新擁有了呼吸和心跳,讓觀眾能夠感受到創作過程中的情感起伏和藝術家的靈魂搏動。
![]()
陽東霖的造型設計之路,是一條不斷探索傳統美學與現代表達相結合的創作之路。
“當你真正站到這一幅作品面前,去感受絹紙的紋路,去感受每一筆顏色、每一處山間的褶皺,所帶來的沖擊力是完全不一樣的。”陽東霖把觀看《千里江山圖》畫卷時的震撼融入到設計中。設計團隊在上百張設計圖稿中不斷地修改、調整,設計圖紙定稿后,在近百套樣衣中不斷嘗試不同顏色和不同面料產生的化學反應。最終,團隊用石青與石綠作為底色,采用不同種類的棉麻布質,讓袖子疊搭在一起時猶如山巒起伏,裙型將襦纏繞至腰間,用其層疊感形成山巒層疊之勢。
在陽東霖看來,每個成熟的服裝設計師技藝不會有太多區別,但高低就在于個人對藝術的感受,這會形成風格烙印在作品中。“有的人套用了模板去‘創新’,讓觀眾感覺每個作品都是一樣的。怎樣才能不一樣?就是要保有自己對于這個世界獨特、深刻的認知,再去做創作和設計,這樣的創新,它是有生命力的。”陽東霖說。對于國潮風的興起,陽東霖認為這不只是簡單的流行,“我覺得是文化覺醒。”他說,人們的文化感官覺醒了就不會熄滅。
陽東霖的服裝設計始終在探索中國美學當代表達的無限可能。這位堅守“守正創新”設計理念的設計師,以其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與現代轉化,讓沉睡的文物在當代舞臺上煥發新的生命力。他的作品跨越藝術門類的界限,成為中國當代舞臺藝術與影視藝術中不可或缺的美學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