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小漢這篇國際觀察,就是想聊一個問題:
俄羅斯該不該把“向東看”當救命稻草?印度退縮,卻沒看清這不過是緩兵之計。
![]()
俄烏沖突打到第四年,戰場的勝負早已不只是槍炮的較量。
對俄羅斯來說,真正的危機藏在賬本里。
歐美聯手發動的能源金融雙絞殺,正一步步收緊套索。
![]()
而寄托著破局希望的“向東看”戰略,卻一邊迎來機遇一邊撞上硬坎。
這場關乎俄羅斯未來的消耗戰,到底能不能靠“向東看”穩住陣腳,成了全球都在關注的焦點。
![]()
![]()
2022年沖突爆發后,歐美就把制裁的矛頭對準了俄羅斯的經濟命脈。
能源方面,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長期依賴歐洲市場。
![]()
可歐盟先是禁運俄原油,又在2025年將石油價格上限從60美元/桶一步步壓低到47美元。
俄羅斯石油的生產成本就約為44美元,這意味著賣油利潤幾乎被壓縮到極致。
![]()
天然氣出口更是慘不忍睹,管道天然氣出口暴跌45%,液化天然氣也下滑11%。
歐盟徹底關閉了液化天然氣市場,讓俄羅斯這條高利潤財路斷了根。
![]()
更致命的是戰場延伸到了能源設施本身。
烏克蘭用無人機專攻俄羅斯的煉油廠,導致近40%的煉油產能一度癱瘓。
![]()
國內汽油短缺、油價上漲,政府不得不臨時禁止燃油出口。
西方制裁讓受損的煉油廠很難買到高精度維修設備。
修復工作又貴又慢,相當于能源“造血功能”持續受損。
![]()
到2025年第一季度,俄羅斯能源企業凈利潤攔腰斬斷,僅剩不足7900億盧布。
煉油廠利潤更是暴跌96%,只剩45億盧布,幾乎接近停擺。
![]()
金融領域的封鎖同樣窒息。
美國對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盧克石油公司實施次級制裁。
不僅制裁這兩家占俄石油產量一半的巨頭,還連帶懲罰所有和它們做生意的銀行、運輸企業。
![]()
歐盟則把近1000艘“影子船隊”油輪列入黑名單,堵死了俄羅斯繞開制裁賣油的隱秘通道。
從傳統銀行到加密貨幣平臺,西方幾乎封死了俄羅斯所有資金流動的漏洞。
讓俄羅斯的外匯儲備急劇縮水,財政赤字一路飆升。
![]()
雪上加霜的是國際油價長期看跌。
OPEC+在沙特的游說下不斷增產。
美國也擴大本土頁巖油開采并推向全球,瓜分俄羅斯退出后的市場份額。
![]()
2025年9月,俄羅斯化石燃料出口收入每天只有5.46億歐元,比2021年同期減少了52%。
石油天然氣收入占俄羅斯預算的四分之一,是支撐戰爭的核心現金來源。
收入暴跌直接導致戰爭經費捉襟見肘。
![]()
![]()
面對西方的全面圍剿,“向東看”成了俄羅斯唯一的出路。
這一戰略并非權宜之計,自2014年烏克蘭危機后就開始推進,俄烏沖突爆發后更是全力以赴。
資源幾乎都向這個方向集中。
![]()
中國作為俄羅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成了這一戰略的核心支點。
2024年,中俄貿易額突破2400億美元,其中能源產品占據大頭。
![]()
中國進口的俄羅斯原油已占到總需求的五分之一。
“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的穩定運行,讓俄羅斯能源不用依賴歐洲也能找到穩定買家。
![]()
在金融封鎖下,本幣結算成為突破口,2023年約95%的中俄貿易直接用盧布和人民幣交易。
人民幣成了莫斯科證券交易所交易量最大的貨幣。
![]()
軍事和區域合作也在深化。
俄羅斯不僅與中國舉行聯合軍演,還在軍事技術合作上松口。
放開了戰略轟炸機發動機、核潛艇技術等關鍵領域的限制。
![]()
在多邊機制上,俄羅斯支持上合組織開發銀行落地。
希望借助中國主導的多邊機制突破西方封鎖,深化與中亞國家的經濟聯系。
![]()
為了打通貿易通道,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甚至下令。
年底前必須完成與中國黑河市隔江相望的卡尼庫爾干口岸二期工程。
這座口岸通車后短短幾年時間內,已有超過17萬輛重卡通行,日均過貨量翻了兩番多。
![]()
但“向東看”的路上滿是荊棘。
最讓人意外的是印度的“變臉”,作為曾經俄羅斯石油的最大海運買家。
![]()
印度被美國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加上次級制裁的威脅。
權衡之下,印度這個最大客戶也開始多了一些不確定性。
![]()
基礎設施滯后也是大問題。
卡尼庫爾干口岸的永久性設施建了30年還沒完工,一直靠臨時方案運行,通關效率低下。
和中國黑河口岸的智能高效形成鮮明對比,甚至可能導致貨物流向其他國家的口岸。
![]()
而且亞洲市場的承接能力也有限,中國和印度的能源消費曲線逐步觸頂。
俄羅斯想短期內填補歐洲市場的巨大缺口幾乎不可能,“遠水難救近火”的困境十分明顯。
![]()
![]()
“向東看”戰略確實給俄羅斯帶來了喘息空間,但要靠它徹底擺脫消耗戰的困境,難度不小。
從短期來看,這一戰略確實起到了“續命”作用。
![]()
中俄貿易的增長、本幣結算的推進,讓俄羅斯在西方全面制裁下沒有徹底陷入經濟崩潰。
能源出口量基本保持穩定,為戰爭機器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
![]()
但長期來看,俄羅斯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并沒有解決。
能源依賴的經濟模式積重難返,、農業、科技,卻收效甚微。
![]()
煉油產能持續受損的“內出血”問題,靠亞洲市場的能源出口難以彌補。
2025年9月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稅收入同比下降25%,前9個月更是減少21%,財政壓力越來越大。
![]()
國際支持的不確定性也讓“向東看”的效果打折扣。
印度的退縮說明,俄羅斯與亞洲國家的合作多基于利益考量。
一旦面臨西方壓力,這些合作就可能動搖。
![]()
中國始終保持中立,與俄羅斯的合作是純粹的貿易往來,有利則進、無利則避。
不會為俄羅斯而犧牲自身利益,國有油企已開始減少俄羅斯海運石油進口,規避次級制裁風險。
![]()
俄羅斯自身的短板也制約著戰略效果。
工業體系在制裁下暴露深層脆弱性,煉油廠受損后難以修復。
基建效率低下,關鍵口岸建設拖了30年。
財政吃緊導致軍費和社會開支難以平衡,長期下去可能影響國內穩定。
![]()
雖然普京在總統選舉中以87.3%的高得票率勝選,國內支持率穩固。
但戰爭帶來的經濟壓力最終會傳導到民生領域,考驗著社會的韌性。
不過,“向東看”也并非毫無勝算。
![]()
中俄關系的深化是重要支撐,2024年普京勝選后重申要深化中俄關系,推動多極化世界發展。
雙方在農業、能源、軍事技術等領域的合作仍有巨大潛力。
卡尼庫爾干口岸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也將進一步提升貿易效率,帶動俄羅斯遠東地區發展。
![]()
如果能持續擴大與中國、上合組織國家的合作,逐步擺脫對歐洲市場的依賴。
俄羅斯或許能慢慢化解制裁壓力。
![]()
這場消耗戰的終局,不在于誰能打出更多重拳,而在于誰的經濟韌性更強、國際支持更持久。
歐美制裁的絞索還在收緊,“向東看”的道路充滿挑戰,但對俄羅斯來說,這已是當下唯一的選擇。
![]()
未來幾年,中俄合作的深度、亞洲市場的承接力度、俄羅斯自身的改革成效。
將共同決定“向東看”到底是救命稻草,還是只是爭取時間的緩兵之計。
這場能源與金融交織的博弈,也將持續影響全球地緣政治的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