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1月2號晚,時隔百天終于在賽場上看到嬋寶的身影,回歸即奪冠。
在全紅嬋奪冠不到24小時,又有不少人對她的能力產生了質疑,說出了許多難聽的話。
但她以王者之姿強勢奪冠,用“我真棒”回應世界時,是誰給了她對抗世界的勇氣?是什么樣的力量讓她浴火重生?
![]()
17厘米的天塌了,天才少女的煉獄
時間撥回到2025年5月3日,那是全紅嬋從賽場消失的起點。
接下來的183天里,全國冠軍賽、新加坡世錦賽,她的身影統統缺席。
關于她“過不了發育關”、“天才隕落”的議論,像潮水般淹沒整個網絡,現實遠比傳聞更殘酷,身高暴漲17厘米,體重增加10公斤。
![]()
普通人成長的喜悅,對跳水運動員卻是“毀滅性打擊”,重心偏移、空中感知錯亂,練習千百遍的動作變得陌生,就連陳若琳、郭晶晶都曾為此困擾,可想而知有多可怕?
更致命的是左腳踝老傷復發,醫生查出積液量是正常值的三倍。
而腳踝正是起跳動作的“發力根脈”,腰椎磨損更是讓醫生警告“再不控制有癱瘓風險”。
![]()
再加上手腕的慢性挫傷,跳水所需的關鍵部位盡數受損。
傷痛復發的時候,她連最基本的倒立訓練,都不得不佩戴護具。
照片里能看出來,她的外形已經“大了一圈”,甚至被拍到“身材變形”的照片,就被嘲諷“不自律”。
![]()
當老搭檔陳芋汐接連奪冠時,她更是成為拉踩的對象,有人扒出訓練視頻,指責她偷懶長胖不努力,粉絲的期待太高反而成為壓力,她所有事情都會被放大。
網絡暴力更是像病毒一樣擴散,甚至波及她的家人,哥哥全進華因為開直播賣貨,就被罵“蹭熱度”,被P丑照,被惡意揣測。
這便是她18歲那年所要面對的深淵,身體的、心理的、輿論的三重絕境。
![]()
一次壯士斷腕,國家隊賭上了未來
當所有的聚光燈都熄滅,當所有的歡呼都遠去,一束更溫暖的光卻悄悄亮起。
面對全紅嬋的困境,中國跳水隊沒有選擇壓榨,而是以前所未有的科學化、人性化決策,展現了“制度正在覺醒”的積極信號。
這一次,廣東隊和國家隊能找到“適中點”,他們沒有為冠軍,讓全紅嬋冒著風險參加比賽,稍有不慎,就是身體和輿論的雙重損傷,所以團隊做出“暫棄單人賽、專攻雙人項目”的決策。
![]()
這不是不看重金牌,而是更在意運動員的長遠未來,目標是讓她為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做準備。
關注長遠發展而非只看眼前,讓運動員健康站在賽場上,這或許比一塊金牌更能照亮中國體育的未來。
這背后,是整個體育培養理念的深刻轉變,體育總局2025年11月最新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運動員保障體系,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科學規劃運動員職業生涯,杜絕過早透支運動生命”。
![]()
跳水女皇高敏也率先站出來發聲,用過往經驗為全紅嬋正名。
她舉例伏明霞、郭晶晶也曾經歷過停賽,強調運動員的身體不是機器,需要緩沖的時間。
作為全紅嬋的教練,陳若琳的評價則更具說服力:“全紅嬋走過的每一步,我都經歷過,她們共同面對所有難題,重新調整狀態,最終幫助全紅嬋重回霸主位置。
![]()
媒體的敘事框架也在悄然改變,對比20年前對某奧運冠軍帶傷奪金的“英雄式”報道,與2025年對全紅嬋被保護的“人性化”報道,一道清晰的分水嶺已然形成。
這,就是體系的溫柔轉身。
是一次壯士斷腕式的自我革新。
![]()
我只會爽不會改,一個少女的戰爭宣言
但外界的保護,終究需要內心的強大來回應。
在體系的溫柔守護下,全紅嬋憑借超凡的天賦、強大的心態和驚人的努力,完成了從巔峰跌落到重返巔峰的壯舉,這是個體對體系信任的最好回報。
她和僅磨合三周的新搭檔王偉瑩,在10米跳臺上壓軸出場,那第一跳,就讓所有質疑聲戛然而止。
![]()
107B動作中,兩人起跳高度差僅0.1米,空中旋轉角速度誤差小于0.5度,仿佛復制粘貼般同步。
高難度407C動作,更是徹底驚艷全場,同步拿到9.5高分,水面沒有水花,連氣泡都寥寥無幾。
雙人版“水花消失術”震驚網友更震撼對手,三跳過后,235.86分的成績直接鎖定金牌,她完美上演了三大不可思議:天賦不減、默契速成、心態超強。
![]()
奪冠后,她只用了三個字回應:“我真棒”,并配上了嘴中咬著金牌的表情包。
那個眼神,那種驕傲,是對外界所有雜音最有力的回擊。
采訪中,她能坦然承認“能力比不上之前巔峰期”,但奪冠后,她也能驕傲夸贊自己“我真棒”。
![]()
面對挑釁,她的回應更是擲地有聲:“你繼續討厭我吧,我只會爽不會改。”
這哪里是一個18歲少女的話,分明是一個戰士的戰爭宣言。
她贏了比賽,更贏了自己,跨過心理關的她,比以前更強大。
體育2.0時代,一個更溫柔的未來
全紅嬋的勝利,早已超越金牌本身的意義,從巔峰跌落低谷在回歸巔峰,她早已成為跳水界的傳奇。
她的奪冠,清晰地傳遞出兩個關鍵信號,第一個信號,是全紅嬋在中國跳水界的實力依然不可撼動。
她沒有因為曾經的逆境,實力就被削弱,即便身材變形,她依舊是跳水界的“天才”,而“水花消失術”更是將她的“統治級”表現具象化。
![]()
第二個信號,藏在廣東隊與國家隊對全紅嬋的保護中,同樣也能說明,中國跳水隊培養運動員的想法也在進步。
這份進步,或許比一塊金牌更能照亮中國體育的未來,標志著中國體育正變得越來越科學,越來越有人情味。
北體大體育社會學教授李力在《體育文化導刊》刊文稱:“全紅嬋的成功是個體天賦與制度關懷的完美結合,標志著中國體育進入了‘以人為本’的2.0時代。”
![]()
當“呵護”勝過“壓榨”,當“長遠”重于“眼前”,一個更健康、更強大的體育時代已然來臨。
這才是“雙向救贖”的真正含義,體系救贖了天才,天才也成就了體系,就像郭晶晶所言:“專注賽場,過濾掉不必要的聲音。”
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像全紅嬋一樣的天才,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也用他們的天賦,去溫柔地回報這個世界。
![]()
結語
全紅嬋的勝利,遠不止一塊金牌,它是一個天才少女的自我救贖,也是一項偉大制度的自我證明。
當“呵護”勝過“壓榨”,當“長遠”重于“眼前”,一個更健康、更強大的體育時代已然來臨。
這樣的故事,你希望發生在哪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