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匠心傳承,筑夢春城”——昆明市2025年職工職業技能競賽人工智能訓練師技能競賽在五華區金鼎科技園圓滿落幕。本次競賽旨在深入貫徹落實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加快人工智能領域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服務昆明市產業轉型升級與區域創新能力提升,是推動五華區“4+1”產業布局中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經過兩天緊張激烈的理論考核與實戰攻防對決,在來自全市20余家企事業單位的近50名人工智能訓練從業者中,決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
以賽促練:全場景錘煉“數字工匠”真功夫
本次競賽由昆明市總工會、昆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五華區總工會、五華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云南五華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云南五華產業園區總工會、云南省軟件行業協會、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云南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協辦。旨在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建”模式,推動全市人工智能領域技能水平整體躍升,為昆明市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
競賽設置理論考核與實操挑戰雙環節,既考“腦力”更驗“手速”,全面對標行業前沿需求。理論考核覆蓋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機器學習算法原理、數據標注規范、模型訓練與優化、倫理與安全等核心領域,題目緊扣《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國家最新政策,結合昆明市高原特色農業、大健康、旅游文化等產業數字化轉型中的實際場景設計,考驗選手知識儲備的廣度與深度。“題目很‘接地氣’,既有對政策法規的解讀,也有本地產業應用分析,像一場‘移動的產業課堂’。”來自昆明某科技企業的參賽選手賽后坦言。
![]()
![]()
![]()
![]()
實操環節更堪稱“硬核”。本次競賽使用國產化設備,搭建了高度仿真的產業應用場景,模擬多領域的真實需求,設置數據清洗偏差、模型過擬合、標注不一致等典型問題。選手需在2小時內完成“數據標注-模型訓練-效果優化-應用適配”全流程操作:既要精準處理海量原始數據,又要通過迭代訓練提升模型精度,更要結合昆明本地產業特點調整參數,確保AI模型“懂場景、會落地”。“我抽到的題目每一步都要考慮實際使用習慣,既要提升準確率,又要降低誤判成本,特別考驗我們對產業需求的理解和技術落地的能力。”獲得一等獎的選手表示,“最緊張的是最后階段,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平衡模型效率與精度,這考驗的不僅是技術,更是對產業痛點的洞察。”
以賽提質:為“數字春城”筑牢智能根基
頒獎儀式上,五華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競賽不僅選拔出一批技術過硬的人工智能訓練師,更搭建了企業與人才的對接平臺,充分展現了廣大職工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據了解,進入大賽優秀選手通報范圍且符合人社部門職業技能等級破格晉升資質條件的職工都將獲得相應職級晉升資格。
![]()
![]()
“人工智能是 數字經濟的核心驅動力,而訓練師則是讓AI‘更聰明、更懂產業’的關鍵人才。這次競賽讓我們更深刻認識到,我們標注的每一個數據、優化的每一個模型,都是在為春城的數字經濟大廈添磚加瓦。”多位參賽者賽后表示,將以賽促學,在各自崗位上繼續精進技藝,為數字春城建設貢獻力量。
![]()
![]()
當前,昆明市正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本次競賽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全市人工智能訓練師提供了展示風采的舞臺,更以“匠心”為筆,在“數字春城”的藍圖上書寫下技能人才賦能產業升級的新篇章。
![]()
未來,昆明市將持續深化職工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建設,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領域,培養更多“數字工匠”,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高原特色農業、大健康、文化旅游等優勢產業深度融合,用智能技術架起區域交流合作的“連心橋”,為昆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經濟高地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以高水平技能人才隊伍助力昆明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
來 源:五華區總工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