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好奇,如果有一天大國摩擦升級,軍事對峙失控,世界大戰的陰影會再次籠罩全球。此時日本若再次卷入大戰,會不會像上世紀那樣在亞洲尋找第一個目標?
然而,幾位英國戰略研究專家近年來在不同分析中,卻給出了一個讓許多人意外的答案:日本若被迫“先發制人”,其首要對象并非鄰國,而可能是它如今的鐵桿盟友——美國。
![]()
日本戰后七十多年,表面上與美國是“美日同盟”,美軍為其提供核保護傘,日本則自詡為“和平國家”。但掀開這層溫情面紗,兩國的關系遠比看上去復雜。
美國在日本駐有大量軍隊,控制著諸多關鍵軍事設施,如橫須賀海軍基地、嘉手納空軍基地。這些基地既是保護日本的盾牌,某種意義上,也是懸在日本頭頂的利劍——一旦大國開戰,日本本土將因這些基地的存在,自動成為敵方首輪打擊的高價值目標。
![]()
英國一位專家曾點明要害:日本若判斷大戰不可避免,其最致命的威脅并非來自遠方,而是近在咫尺——即害怕被美國“捆綁”或“出賣”。
如果美國在沖突初期出現戰略猶豫,或試圖以犧牲日本利益來換取妥協,東京的決策層會極度不安。更極端的情況是:若美國打算先下手為強,利用駐日基地發動攻擊,卻讓日本承受全部報復,日本會甘心做這個“炮灰”嗎?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
歷史雖已翻頁,但心結未解。二戰時美國對日本的原子彈轟炸、戰后長期的軍事占領與控制,在日本政治精英心中留下了復雜的記憶。表面上,日本政界對美國唯命是從,但暗流之下,追求“國家正常化”、擺脫美國控制的呼聲從未停止。
日本近年偷偷積蓄軍力:發展準航母、購買F-35戰機、加大導彈射程,這些動作固然有應對周邊威脅的考量,但何嘗不是在為“有朝一日擺脫束縛”做準備?
一旦全球秩序崩壞,日本很可能判斷“這是掙脫鎖鏈的歷史性窗口”。
![]()
從純軍事角度看,若日本決定在大戰初期奪取主動,它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是消除身邊最大、最直接的威脅——駐日美軍。美軍基地分布在日本的關鍵咽喉位置,控制著海空要道。
如果這些基地被敵方(例如俄國)率先摧毀,日本將瞬間癱瘓;但如果這些基地被美國用作對日本不利的跳板,日本同樣無法承受。
因此,一些推演認為,日本若決心“賭國運”,最優策略可能是:在美國尚未完全警覺時,以閃電手段癱瘓或奪取關鍵美軍基地,尤其是沖繩和關島等地,摧毀指揮系統、奪取武器庫。
![]()
此舉一可防止美國把日本當犧牲品,二可奪取先進裝備補充自己,三可向潛在敵國示好、換取中立,甚至重新“選邊站”。
當然,這只是一種基于戰略邏輯的推演,并非預測。在現實政治中,日美同盟依然牢固,日本挑戰美國的可能性極低。但國家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當大戰的陰影迫近,任何聯盟關系都可能被最原始的生存本能撕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