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3年2月,基辛格訪華
基辛格如何秘密籌劃訪華?通過巴基斯坦總統傳口信,原件就地銷毀
文/良人
自1969年初擔任總統以來,尼克松一直有興趣改變前幾任總統的戰略,改善與中國的關系。1969年3月的中蘇珍寶島沖突后,他更想通過利用中蘇敵對的關系,與中國結好,在與蘇聯的冷戰中開辟另一條戰線。尼克松和基辛格花了很多時間才找到與中國溝通的渠道,那就是與中國一直有著密切友好關系、與美國關系也不錯的巴基斯坦。
1969年8月1日尼克松在巴基斯坦訪問時,首次向中國伸出試探性的橄欖枝,請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帶話給中國領導人:美國不參加任何孤立中國的活動,不支持蘇聯在亞洲搞地區經濟合作和集體安全組織。他本人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但由于美國國內各種因素的牽制,這個問題不能一夜之間解決,他正朝此方向做工作。尼克松希望巴基斯坦能幫助美國打開同中國的非官方渠道。
由于沒得到中國的任何回音,1969年10月10日,基辛格通過在美國訪問的巴基斯坦信息與廣播部長阿里將軍向葉海亞傳遞了絕密的口信,并請葉海亞將此口信于無人在旁的情況下,親自傳遞給上任不久的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張彤:希望有最高級別的接觸。與此同時,為了營造良好氛圍,美國計劃采取一些措施,包括從臺灣海峽撤走兩艘驅逐艦。
這以后,中美之間開始了一些有限的接觸。
![]()
基辛格1970年9月12日給尼克松的絕密文件(于2002年1月4日解密)
絕密口信,原件銷毀
1970年3月,乘西哈努克親王出訪蘇聯,柬埔寨的朗諾集團在美國的策劃與協助下發動政變,廢黜了西哈努克。4月30日,美國出兵柬埔寨。事件發生后,中國政府取消了原定于5月20日舉行的第137次華沙會談,而且不再答復通過巴基斯坦捎來的尼克松的口信,中美雙方的初期接觸陷入停滯。
過了幾個月,當柬埔寨危機有所緩和時,美國又試圖與中國接觸,但幾無進展。基辛格在8月份通過美國駐法國大使館國防和陸軍武官弗農·A·沃爾特斯將軍(Vernon A Walters)向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一位相識的官員口頭傳遞了美國希望與中國接觸的信息,并且在9月7日巴基斯坦大使館的一個招待會上,再一次向這位官員傳遞了口信。可是中國仍然沒有任何回音。
10月25日,葉海亞因聯合國成立25周年訪問美國。當尼克松得知他不久將訪問中國時,再一次提出希望葉海亞帶個話,美國希望與中國有接觸,并可以派出高層官員秘密去中國,并且澄清所謂建立聯系熱線,并不是一條電話線,也不是如在中美兩國之間已有的華沙會談那樣的公開交換意見的通道。在隨后舉行的白宮新聞發布會上,白宮新聞秘書齊格勒對新聞記者說,尼克松總統和葉海亞總統討論了美中關系問題,而且葉海亞總統將把美國的一個“非正式”口信捎給中國人。
基辛格在10月27日與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的會談中,也表達了尼克松希望與中國有政治與外交上的交往,并且表明這些交往完全不受外界壓力,而且不相信中美之間有長遠的利益沖突。齊奧塞斯庫答應將此話傳給中國。
基辛格同時積極通過他的一位老朋友讓·圣蒂尼(Jean Sainteny),與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保持著聯系。圣蒂尼是一位傳奇性的法國社交名人,曾在二戰中協助巴登將軍使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并與胡志明談判,促進了越南獨立。
當葉海亞訪問北京,在11月12日晚上單獨會見周恩來時,葉海亞傳遞了尼克松的口信:美國總統準備派遣他的高級助手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與中國相應代表對話。周恩來聽罷后告訴葉海亞,這件事關系重大,需要報告毛澤東主席,然后給總統回音。他感謝葉海亞多次傳來的尼克松的口信。
過了兩天,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的又一次單獨談話中,周恩來告訴葉海亞:“我已經就此事請示了毛澤東主席,毛主席讓我告訴您‘我們過去曾經收到過通過別的國家傳來的口信,但這是第一次由一個國家的首腦,通過另一個國家的首腦把口信傳遞過來。我們原則上同意美國的建議。’ 因為尼克松通過閣下轉告的是口信,我們也應該通過閣下口頭回答尼克松總統。閣下清楚,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解放臺灣是中國內政,不容外人干涉。美國武裝力量占領中國臺灣和臺灣海峽,是中美關系緊張的關鍵問題。中國政府一直愿意通過談判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談了15年還沒有結果。現在,尼克松總統表示要走向同中國和好,如果尼克松總統真有解決上述問題的愿望和辦法,中國政府歡迎美國總統派特使來北京商談。時機可以通過巴基斯坦總統商定。雖然我們原則上同意美國的建議,但還有許多細節需要解決。比如說,誰來北京?是公開地來,還是秘密地來?通過什么形式來?是直接從華盛頓來,還是間接地從其他國家來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商議的。這就是我們的口信。”
周恩來和葉海亞約定,通過巴基斯坦在中美兩國領導人之間傳遞信息。
葉海亞回國后,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張彤在11月23日再次將上述“口信”在巴基斯坦總統辦公室內口述,由葉海亞親筆記錄后發給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希拉利,并指示希拉利:“你要向基辛格口頭報告前述內容。你應懷著極大的興趣向他準確地朗讀此信,然后將原件銷毀。在辦公室內也不應留下抄件或復印件。”
12月9日,希拉利在基辛格面前口述了這封極為簡短、沒有抬頭、結尾沒有署名的“口信”:
“此復信不僅是我的,而且是請示毛主席、林副主席的結果。我們感謝巴基斯坦總統傳遞的尼克松總統的口信。中國一貫主張進行和平談判。臺灣以及臺灣海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過去15年來一直由美國軍隊占領著。為此進行的各種談判和會商都毫無結果。為了討論如何解決臺灣問題,歡迎尼克松總統的特使訪問北京。過去,我們由各種不同渠道收到過美國傳來的信息,但是這次是第一次收到由美國政府首腦通過一國首腦向另一國首腦發出的提議,美國知道巴基斯坦是中國真實可靠的朋友,我們十分重視這封口信。”
這是中國政府的第一次回信,引起了尼克松的極大重視與迅速回應。在與基辛格的多次商談后,他們在12月16日給了希拉利一封請葉海亞轉交給周恩來的信:
“1970年1月20日美國代表在華沙雙邊會談中,建議在北京或者華盛頓展開有關中美之間的包括臺灣問題的廣泛討論。這個建議源自于美國政府一貫尋找機會討論兩個政府之間懸而未決的問題的政策。美國由此歡迎中國代表于1970年2月20日在華沙會議上表示的中國政府愿意在北京接待美國部長級代表或總統特使的誠意。
基于周恩來總理對葉海亞總統所說的,以及美國持續的在中美之間進行高層會談的興趣,美國政府認為開始討論在北京舉行高層談判之事是有用的。在北京的會議可以不限于討論臺灣問題,也可包含其他改進兩國關系、緩和緊張的步驟。有關美國在臺灣的駐軍,美國政府的政策是隨著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而減少駐軍。
美國由此建議兩國政府代表盡早在一個對雙方都方便的地點會談討論高層會議的事宜,包括代表團規模、會議長度、行程以及明確地理解美國代表團在中國期間將享有的地位和便利。”
![]()
葉海亞與尼克松
乒乓外交,推動接觸
1971年4月6日,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接近尾聲時,毛澤東作出決定,囑告外交部以電話通知在日本的中國乒乓球代表團負責人,正式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問中國。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國乒乓球協會主席格雷厄姆·斯滕霍溫率領一個15人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途經香港,從羅湖橋入境訪問了中國。1971年4月14日, 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等國的乒乓球代表團,并同美國代表團進行了長時間談話,開啟了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用小球敲開了中美民間交往的大門。
中國的這一舉動,立即引起了美國政府的迅速反應。美國國務院4月14日上午立即發了內部報告,將此稱為“人民外交”,稱中美關系翻開了新的一頁。尼克松在4月14日晚間以新聞發布的形式宣布:1)美國準備加快從中國來美國訪問人員以及團體的簽證;2)美國將放寬通貨控制,允許中國使用美元;3)取消美國石油公司對來往中國的船只與飛機提供燃料的禁令,除了中國或中國租賃的來往北越、朝鮮與古巴的之外;4)美國的船只與飛機可以在非中國港口之間運輸中國貨物,升外國旗幟的美國船只可以停靠中國港口;5)已在準備一個非戰略性質的、可以直接出口到中國的物品清單。當這個清單被批準后,正在準備的可以直接從中國進口的貨物清單也將會被批準。
基辛格更是一面等候周恩來對他12月信的回應,一面抓緊有利形勢在4月27日通過圣蒂尼的安排,讓沃爾特斯遞交了一份絕密信件給中國駐法國大使黃鎮。他知道黃鎮參加過長征,是當時中國駐外大使中唯一的中央委員,此信件有可能傳遞到中國政府的最高層。這封絕密信件中提到,如果中方同意在巴黎舉行高層會談,美方將會以絕對機密的方式來進行此事,而且將只有尼克松、基辛格與沃爾特斯知曉。
此信尚在傳遞的路上,4月27日下午6點,基辛格收到了周恩來4月21日對美國去年12月回信的信:“當下中國與美國人民之間的接觸重新開始了。但是要解決從根本上恢復中國與美國關系這個關鍵的問題,只能通過兩國高層的直接接觸。中國政府再一次重申愿意在北京公開接待美國總統的特使(例如基辛格先生)或美國國務卿,或者甚至美國總統本人,進行直接的會談與討論。當然如果美國總統認為時機還不成熟,也可以往后推遲。有關在北京高層會議的形式、程序與其他細節,由于沒有實質重要性,我們認為完全有可能通過葉海亞總統辦公室來進行安排。”
毛澤東和周恩來對尼克松訪美的興趣,為基辛格1971年7月的秘密訪問和中美兩國開始討論多年來有分歧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收到此信后,基辛格一面讓希拉利傳話給葉海亞總統,請張彤傳話給中國政府:收到了周恩來的信息,我們會馬上回復。一面加緊內部討論秘密訪華的細節。基辛格與美國駐巴基斯坦大使約瑟夫·S·法蘭(Joseph S Farland)詳細討論了訪問的細節后商定:1)本周就在卡拉奇設置一個特殊的海軍用通訊器;2)計劃在某個周五到達伊斯蘭堡,這樣法蘭或葉海亞可宣布在周末私下接待基辛格,而他可以去中國,然后周一去伊朗。在中國可能需要24小時,計劃3個會議;3)會議最好在中國南方舉行;4)事先在巴基斯坦放置一架小型的白宮飛機,配備一位巴基斯坦領航員,這樣可以讓大眾看到那架大型飛機依舊停留在機場;5)請葉海亞全權負責航程的細節,并提出幾種方案供美國審閱。
![]()
周恩來接見美國運動員Sweeris
![]()
美國運動員Sweeris出入香港與出入中國的護照頁
整個過程,絕對保密
這些細節初步擬定后,5月10日,美國通過希拉利向中國發出了下列提議:
“尼克松總統仔細地研究了周恩來總理通過葉海亞總統傳的1971年4月21日的信。尼克松總統同意要解決美國與中國的分歧,直接的高層談判是必要的。因為兩國關系的正常化對他的重要性,他準備接受周恩來總理的建議去北京訪問,直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領導人對話。在這樣的會議中,雙方都可以自由地提出有關的原則性問題。
為了準備尼克松總統的訪問并建立與中國領導人可靠的接觸,尼克松總統提議由他的國家安全助理基辛格博士與周恩來總理或其他適合的高層中國官員先進行一次秘密會議。基辛格博士會準備在中國土地上,最好是在可以很方便的從巴基斯坦飛入、由中國建議的地點,參加這樣的會議。基辛格博士將被授權討論如何使尼克松總統的訪問更加有用,會議的議程、時間等,并開始對所有相互關心的話題進行初步的討論。如果認為在基辛格秘密會議與總統訪問之間需要一位特使公開地訪問中國,基辛格博士也被授權安排。可以期望尼克松訪問北京的消息將在基辛格博士與周恩來總理的秘密會議后不久公布。基辛格博士將在6月15日以后啟程。
提議基辛格博士行程的詳細細節,包括地點、停留時間、通訊等類似事項通過與葉海亞總統辦公室討論。為保密起見,基本要求是不使用其他通道。基辛格博士與中國政府高層官員的第一次會談是絕對秘密的。”
幾周后尼克松收到了中國方面5月29日的回信:
“周恩來總理認真地研究了尼克松總統1971年4月29日,5月17日,與5月22日的信,并很高興地報告給了毛澤東主席,尼克松總統提議訪問北京,與中國領導人直接對話。毛澤東主席指示他歡迎尼克松總統的訪問并期望著能與總統有直接對話,雙方都可以提出所關心的原則性問題。
周恩來總理歡迎基辛格博士作為美國代表在尼克松訪華前與中國高層官員先行有個秘密會議,為尼克松總統訪問北京做準備與進行必要的安排。
周恩來總理建議基辛格博士將到達中國的日期放在6月15日與20日之間。他可以直接從伊斯蘭堡飛到北京一個不對公眾開放的機場。他可以乘坐巴基斯坦的波音飛機或者如果需要,中國可以派一架專機來回接送。會談加上飛行時間可能需要3-4天時間。在北京期間,他可以使用自己的臨時通訊工具。
由于對基辛格博士行程的嚴格保密很困難,他可以考慮公開地來會談。但是如果仍希望保密,中國政府將保證做到嚴格的保密性。當會談有結果后,如果有此愿望,雙方可以同意在會后發表一個公告。
其他細節可以通過葉海亞·汗總統與中國大使直接討論與安排。
周恩來總理熱情地盼望著在不久的將來在北京與基辛格博士會談。”
在以后的幾周內,美國與中國就基辛格秘密訪華通過信件討論了很多細節,最后決定:訪問日期定在7月9日至7月11日,代表團將乘坐巴基斯坦的波音飛機飛往北京的南苑機場,美國不使用自己的臨時通訊工具。基辛格將有4個助手陪同,他被授權討論任何話題,聯合公報將在他回美后發表。整個過程將是絕對保密的。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所有,今日已獲得信息網絡傳播權獨家授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