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號,特朗普在一次采訪里提過一嘴,說美軍很快要在委內瑞拉搞地面軍事行動。
這話說完還沒一周,到10月31號,好幾家美國媒體就援引匿名官員的消息說,特朗普政府已經選好了要打擊的委內瑞拉目標,連人家武裝力量控制的港口、機場都列進去了,還說行動可能幾小時或者幾天內就開始。
![]()
本以為這仗眼看要打起來,結果就在美軍快宣戰的前幾個小時,特朗普又變卦了,說目前沒計劃打委內瑞拉。
軍事威懾的層層加碼
美軍對委內瑞拉的軍事威懾并非臨時起意,而是經過了長達兩個月的鋪墊。8月19日,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公開表示,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動用各軍兵種打擊毒品販運,不排除在委內瑞拉開展相關行動。這一表態被視為美方釋放的重要政策信號,打破了此前美委關系的相對平靜。
![]()
從8月至10月,美軍在委內瑞拉周邊展開了密集的軍事部署。根據委內瑞拉軍方發布的監測數據,期間共有12艘美軍艦艇在委內瑞拉北部加勒比海域活動,包括2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1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后者可搭載F-35B隱形戰斗機和海軍陸戰隊士兵。
空中力量方面,美軍RC-135電子偵察機、P-8A反潛巡邏機累計抵近委內瑞拉空域偵察32架次,美軍南方司令部還在鄰近委內瑞拉的哥倫比亞境內舉行了兩次聯合軍事演習,演練內容包括“快速奪占港口機場”。
![]()
10月23日特朗普的采訪表態將緊張氛圍推向高潮。他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明確提及“美軍很快將在委內瑞拉實施地面軍事行動”,作為美國政壇的關鍵人物,其言論被國際社會解讀為美方即將采取行動的官方暗示。
10月31日,《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主流美媒援引匿名政府官員消息稱,美軍已確定打擊清單,包括委內瑞拉武裝力量控制的拉瓜伊拉港、西蒙·玻利瓦爾國際機場等關鍵交通樞紐,以及3處疑似毒品加工基地。
![]()
這些目標的選擇具有明確的戰略意圖。拉瓜伊拉港承擔著委內瑞拉80%的進出口貿易運輸,西蒙·玻利瓦爾國際機場是該國唯一的國際樞紐機場,一旦遭到打擊,將直接切斷委內瑞拉的對外物資通道和人員往來,癱瘓其經濟運行。美媒披露的“幾小時或幾天內啟動行動”的時間節點,更讓外界聯想到美軍在伊拉克、敘利亞采取的“快速精準打擊”模式,沖突似乎已不可避免。
特朗普突然“剎車”
就在各方以為軍事行動即將啟動時,特朗普在11月1日的競選集會上突然改口:“我們目前沒有進攻委內瑞拉的計劃,相關報道并不準確。”這一表態與此前的強硬立場形成鮮明對比,引發國際社會廣泛質疑。
![]()
質疑的核心在于美方前期部署的連貫性與突然反轉的矛盾。美軍在全球范圍內的軍事行動向來遵循“充分準備、言出必行”的原則,2003年伊拉克戰爭、2011年利比亞軍事干預等案例中,美方一旦釋放行動信號,后續均會快速推進。此次對委內瑞拉,從高層表態、兵力部署到目標鎖定,整套流程完全符合美軍戰前準備的標準,臨時取消的做法打破了慣例。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在接受本土媒體采訪時直言:“美國的退縮并非出于和平意愿,而是意識到軍事行動的風險超出預期。”不少國際安全專家也持類似觀點,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拉美問題研究員馬克·斯坦利在分析報告中指出,“美軍的突然轉向,極有可能是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強力制約,單純的內部決策搖擺難以解釋這種徹底反轉”。
![]()
美方的解釋未能平息質疑。美國南方司令部發言人在后續聲明中僅強調“軍事行動并非解決問題的唯一選項”,未對前期部署和目標鎖定作出合理解釋。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則將其解讀為“外交策略的成功”,稱“通過威懾已迫使委內瑞拉承諾加強毒品管控”,但這一說法未得到委內瑞拉官方的證實。
委內瑞拉的破局之道
美軍的退縮,與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采取的“精準求援”策略密切相關。根據《華盛頓郵報》披露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內部文件,在10月28日美軍艦艇完成對委內瑞拉海域合圍后,馬杜羅政府分別向中國、俄羅斯、伊朗三國發出緊急求援信函,針對三國優勢領域提出具體援助需求,形成了針對性的制衡體系。
![]()
對俄羅斯的求援聚焦于防空系統與裝備維護。委內瑞拉軍隊的主力裝備多為俄制,包括2套S-300VM防空系統、12架蘇-30MK2戰斗機和數十輛T-72主戰坦克。由于長期遭受美國制裁,這些裝備的維護和彈藥補給面臨困難。馬杜羅在信函中請求俄方緊急提供防空導彈備件,并派遣技術團隊協助升級S-300VM系統,提升對隱形目標的探測能力。
對中國的訴求集中在雷達監測與軍事合作深化。委內瑞拉此前已從中國引進JY-27米波反隱身雷達,該雷達在2023年曾成功探測到抵近的美軍F-22戰斗機,表現出優異的反隱身性能。
![]()
此次求援中,馬杜羅希望增購3套JY-27雷達及配套的指揮控制系統,并探討引進殲-10CE戰斗機和空警-500預警機的可能性。中方在回信中承諾“將根據國際法和人道主義原則,向委內瑞拉提供必要的防御性裝備支持”。
對伊朗的援助請求則指向無人機與電子戰裝備。伊朗在無人機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實戰經驗備受關注,其“見證者-129”無人機航程超過1500公里,可攜帶精確制導炸彈,“卡拉爾”電子戰系統能對美軍通信和雷達實施干擾。馬杜羅請求伊朗緊急提供20架無人機和5套電子戰設備,并派遣操作顧問團隊。
![]()
更關鍵的是,委內瑞拉有意通過渠道將求援信息泄露給美國情報部門。美媒報道顯示,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截獲外交電報掌握了求援內容,而馬杜羅政府隨后公開證實“正與中俄伊就國防合作保持溝通”。這種“半公開”的求援方式,形成了對美軍的直接威懾,讓美方意識到軍事行動可能引發與三國的間接對抗。
大國的隱性介入
中俄伊三國的回應并非停留在書面層面,而是通過實際行動釋放支持信號,這成為壓垮美軍行動計劃的最后一根稻草。航空追蹤網站Flightradar24的數據顯示,10月30日一架俄羅斯伊爾-76TD軍用運輸機從莫斯科茹科夫斯基機場起飛,經敘利亞大馬士革中轉后,于次日降落在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國際機場。
![]()
盡管俄委雙方均未披露運輸機搭載的物資,但結合委內瑞拉的求援需求,外界普遍推測機上可能包括S-300防空系統的關鍵備件、雷達升級組件以及俄羅斯軍事技術人員。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俄委軍事合作符合國際法,旨在幫助委內瑞拉提升自衛能力”,這一表態被視為對美方的間接回應。
中國的支持則體現在外交與技術層面。中國外交部在10月31日的記者會上強調,“反對任何國家以單邊制裁或軍事手段干涉別國內政,主張通過對話解決美委分歧”。與此同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技術團隊已在委內瑞拉開展工作,協助其升級JY-27雷達網絡,提升對全域目標的探測覆蓋能力。
![]()
伊朗的行動更為直接。根據伊朗半官方媒體塔斯尼姆通訊社報道,伊朗國防部長與委內瑞拉國防部長在10月29日舉行秘密視頻會議,敲定了無人機和電子戰裝備的交付方案。11月2日,有目擊者在委內瑞拉加勒比海沿岸的軍事基地發現疑似伊朗“見證者-129”無人機的殘骸,推測可能是在進行適應性試飛。
這些隱性介入讓美軍不得不重新評估行動風險。美國國防部內部評估報告顯示,若對委內瑞拉發動攻擊,俄方可能通過升級防空系統提升美軍的戰損率,中方的雷達技術可能破解美軍的隱身優勢,伊朗的無人機則可能對美軍艦艇構成不對稱威脅。更重要的是,中俄伊三國在聯合國等多邊場合的協調立場,可能讓美軍面臨新一輪國際制裁壓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