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北京圍棋院賽場內,2025年“陽明杯·北極熊”中日韓圍棋精英邀請賽決賽進入第167手。屠曉宇凝視著棋盤,手指間的黑子遲遲未落。賽場寂靜無聲,只有計時鐘的滴答聲提醒著時間的流逝。許久,他輕輕將一顆黑子放在棋盤邊緣——投子認負。
這已是他今年第四次在世界大賽決賽中起身與對手握手。同樣是亞軍的領獎臺,同樣是那句“下次繼續努力”,而棋盤對面的人,這次是同樣年輕卻更顯沉穩的丁浩。
![]()
四度折戟:實力與遺憾并存
翻開屠曉宇2025年的戰績表,一連串的“亞軍”記錄著這位年輕棋手的坎坷征程。
二月的名人戰,他在五番棋決勝局中半目告負;五月的最高棋士決定戰,他在優勢下出現誤算;八月的棋圣戰,他一路過關斬將卻終局崩盤;而今的“陽明杯”,他再度與冠軍擦肩而過。
四位不同的對手,四場不同的棋局,卻是同一個結局。有棋迷在社交媒體上感嘆:“看屠曉宇的比賽,總差那么一口氣。”
然而,能連續闖入四項頂級賽事決賽,這本就是實力的證明。在中國圍棋界,能達到這一成就的年輕棋手屈指可數。四亞的背后,是擊敗了眾多世界冠軍的穩定發揮,是從預選賽一路披荊斬棘的堅韌。
![]()
陽明杯決勝時刻:一“挖”定乾坤
回顧“陽明杯”決賽,這是一場典型的“屠曉宇式”棋局。
執黑的屠曉宇布局階段下得積極主動,在右上角構筑起可觀的陣勢。中盤階段,他憑借敏銳的棋感四處挑起戰斗,試圖將局面導入自己擅長的復雜對攻。
轉機出現在第128手。
“這里屠曉宇錯過了一個絕佳的‘挖’。”賽后復盤時,國家隊總教練俞斌在解說中指出,“如果這一‘挖’成立,不僅能夠斷開白棋的聯絡,還能順勢走厚中腹,局面將重回均勢。”
然而,讀秒聲中的屠曉宇選擇了保守應對。這一緩手讓觀戰的職業棋手們紛紛嘆息。
“不是他沒看見,是計算深度不夠。”一位現場觀戰的九段棋手分析,“在高壓環境下,年輕棋手往往會選擇自己更有把握的下法,而這有時會錯失戰機。”
![]()
棋局進入官子階段,屠曉宇在左下角強行制造劫爭,做最后一搏。但丁浩全局厚實,劫材明顯占優。經過二十余手的劫爭轉換,黑棋始終未能扭轉局面,最終只能中盤認輸。
心魔難克:3勝1負背后的心態較量
有趣的是,在本次決賽前,屠曉宇對丁浩的歷史交手記錄以3勝1負領先。這一數據讓本次失利更顯撲朔迷離。
“平時的比賽和決賽是兩碼事。”圍棋評論家王銳在專欄中寫道,“屠曉宇的棋才毋庸置疑,但在決勝時刻的心態把控上,他與頂尖高手還有差距。”
與丁浩的沉穩老練相比,22歲的屠曉宇仍顯青澀。在決賽的關鍵時刻,他的選擇往往帶著年輕人的沖動與猶豫并存的矛盾——該冒險時保守,該穩守時冒進。
一位與屠曉宇長期訓練的隊友透露:“每次決賽前,都能感覺到他比平時緊張。賽后復盤時,他總能很快找出自己的失誤,但到了下一場決賽,類似的問題又會以不同形式出現。”
![]()
破繭成蝶:頂尖棋手的必經之路
圍棋史上,從不缺少從屢次失利中崛起的傳奇。
韓國棋手李昌鎬在獲得第一個世界冠軍前,曾三次闖入國內大賽決賽均鎩羽而歸。日本名譽棋圣趙治勛早年更是有“萬年老二”的稱號。中國棋手柯潔在登頂世界第一前,也經歷過多次決賽失利的磨礪。
“這些亞軍的經歷,對屠曉宇來說不是污點,而是勛章。”一位資深圍棋記者評價,“每一次決賽都是一次淬煉,區別只在于有的人被失敗擊垮,而有的人從中汲取養分。”
屠曉宇的棋風扎實,擅長復雜的戰斗,這些特質使他被視為中國圍棋未來的希望。他的四連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圍棋新生代的厚度——在這個群星璀璨的時代,奪冠之路從未如此艱難。
國家隊教練組一位成員表示:“我們不會因為屠曉宇四次亞軍而否定他的實力。相反,他能連續闖入決賽,證明了他的水平已經穩定在一流行列。現在需要的,可能就是一點運氣,一次突破。”
![]()
明天的棋盤
賽后,屠曉宇在社交媒體上簡短地寫下一句話:“棋盤還很長,我會繼續前行。”
這句看似平淡的感言,背后藏著多少不甘與決心,或許只有那些同樣經歷過屢敗屢戰的棋手才能體會。
圍棋天地里,從來沒有白下的棋。今天的每一次失利,都在為明天的勝利埋下伏筆。對于22歲的屠曉宇而言,他的棋道生涯才剛剛展開。
四亞不是終點,而是更高巔峰的起點。明天的棋盤上,黑白依然分明,而那個與冠軍一步之遙的年輕人,依然會在棋枰前落子如飛。
因為圍棋,從不同情眼淚,只相信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