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書法家方放,憑借優雅的書法,在網絡上贏得不少人喜愛。在書壇,能同時獲得書壇認可與大眾欣賞的書法家少之又少,方放便是其中一位。
![]()
在當今書法界,能明顯察覺專業書法家與普通愛好者在書法審美觀念上有顯著差距。這一現象并非由單一因素造成,一方面是普通愛好者相關素養不足,另一方面是部分專業書法家創新探索偏離大眾審美范疇。
方放的書法作品卻能在專業人士和普通愛好者群體中皆獲贊譽。原因主要是她創作堅守傳統書法精髓,展現高超書寫技藝。關鍵在于她選擇雅俗共賞的藝術路徑,讓作品既有專業高度又貼近大眾審美。
![]()
許多普通觀眾欣賞全國書法展入展和獲獎作品時,常感難以理解。方放便是通過在全國書法展不斷入展、獲獎,才逐漸被大眾熟知并嶄露頭角。
方放入圍中國書法界極具權威性的蘭亭獎,還多次在全國書法篆刻展覽亮相。她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的入展作品,是其書法風格典型代表。下面以這件作品為例,深入探討其藝術魅力,解析它脫穎而出的原因。
![]()
在第十二屆全國書法展覽中,方放憑借一件精美的行書冊頁脫穎而出。這件作品以傳統的小字書寫形式呈現,散發著濃厚的古典韻味與文人氣息。翻開這本冊頁,仿佛能穿越時空,感受到古代文人士大夫們在書房中揮毫潑墨的雅致場景。
在中國書法史上,尺牘小字一直是文人墨客最鐘情的表現形式,許多傳世名作皆由此誕生。方放深諳此道,特意選擇以小字創作,力求再現那份獨屬于文人的細膩情感與高雅格調。她不僅在作品內容上精心構思,在材質選擇上也獨具匠心:選用仿古色紙張,柔和的色調恰到好處地烘托出平和淡雅的藝術氛圍,使整件作品更顯精致典雅。
這種對傳統形式的傳承與創新,體現了當代書法家對方寸之間的藝術境界的深刻理解與獨特詮釋。
![]()
在眾多國展書法作品中,常有聲音指出部分作品存在過度制作的問題。這些作品往往因形式過于刻意雕琢,而缺乏自然質樸之感。然而,方放的這本冊頁卻別具一格。
方放的書寫風格與作品的形式搭配恰到好處,毫無矯揉造作之態。其行書傳承脈絡清晰,可追溯至二王(王羲之、王獻之)體系,且字里行間能捕捉到米芾和趙松雪書法藝術的影子。王羲之被尊為“書圣”,不僅因其留下眾多經典之作,更關鍵的是他為后世書法確立了審美準則。自那時起,他的書法風格如種子在歷史長河中生根發芽,貫穿各朝代,影響至今,對當代書法仍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
方放的12屆國展入展冊頁局部,展現她深厚書法造詣。其行書受“二王”風格影響,筆觸細膩靈動,結構優雅內斂,整體氣韻流暢自然,兼具美感與韻味,予人賞心悅目之感。
我有幸目睹方放現場揮毫,為其迅捷精準的書寫速度折服。快速運筆仍能精妙控制筆法,體現其扎實基本功與深厚書法修養。這種速度與精度的完美平衡,是長期刻苦練習的成果。
書法藝術追求將筆畫、轉折化為下意識動作。經無數次反復練習,把書寫技巧融入肌肉記憶,才能信手拈來。方放作品就是這種不懈追求與堅持的見證。
![]()
在第12屆全國書法展覽中展出方放冊頁作品,她技法水準頗高,藝術氣質與審美格調也獨具特色。書法韻味氣息反映創作者修養涵養,非單純技術訓練能成。
此次參展作品是方放依據學書心得撰寫的《好云樓隨筆三則》。她未刻意用艱深晦澀文辭,而是采用平實自然的文言表達。這種樸實文字風格,讓讀者更易感受她書法探索中的真摯思考感悟。文字以優美節奏展開,既顯深厚傳統文化底蘊,又展真誠坦率藝術態度。
方放借此創作方式,將對書法的理解感悟融入作品,觀者既能欣賞精美筆墨技巧,又能體會作品背后思想深度。
![]()
那些文字,既散發著迷人的文采,又透著一種典雅柔美的氣息。這種獨特的韻味與她書法作品中的格調相得益彰,和諧地融為一體。
毋庸置疑,方放的書法藝術還有著更多的潛力等待挖掘。她年少便嶄露頭角,書法風格也早早確立。然而,當人們總是看到她以相似的風格示人時,難免會在長時間之后產生一種視覺和心理上的審美疲勞感。
![]()
值得注意的是,方放的書法風格偏向甜美、細膩,字字精致優美。不過,這種過于統一的美感,在藝術表現上,或許會讓觀眾覺出缺乏新意與驚喜。觀眾對方放作品的感受,恰似吃多了甜品,就盼著來點咸味調劑味蕾,期望在其作品中,能看到更多樣的風格變化。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