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給了SpaceX一份價值20億美元的軍事大單,任務是開發和部署先進的導彈跟蹤衛星系統。
這一下,埃隆?馬斯克的這家航天企業,在美軍國家安全領域的話語權又重了不少。
這份合同是特朗普政府“金穹”導彈防御計劃的核心,最終要布下600顆衛星的龐大網絡,目標是實時追蹤來襲的導彈和飛機,給美國本土打造前所未有的防御屏障。
![]()
不過這合同一簽,爭議也跟著來了。
大家擔心美國國防體系太依賴SpaceX這一家公司,畢竟馬斯克之前和五角大樓鬧過不愉快,而且SpaceX又要做商業航天,又要搞軍事項目,這里面的利益沖突很難說清。
五角大樓選擇SpaceX也是有點無奈,誰讓人家在技術和成本上優勢太明顯,暫時沒其他公司能替代。
![]()
“金穹”計劃:看似完美的防御網,藏著不少技術硬骨頭
“金穹”計劃的靈感來自以色列的鐵穹系統,但兩者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選手。
鐵穹主要對付短程火箭彈,而“金穹”要面對的是洲際彈道導彈、高超音速武器這些狠角色。
202X年5月,特朗普和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特在白宮專門介紹過這個計劃,說要把衛星監測、地面雷達、海基傳感器和攔截武器整合到一起,形成覆蓋全美的防御網絡。
![]()
SpaceX要造的衛星,得裝先進的紅外傳感器和合成孔徑雷達,在太空里盯著導彈發射的一舉一動。
這些衛星要部署在不同高度的軌道上,形成多層監測網,確保沒有死角。
衛星之間用激光傳數據,能把威脅信息飛快傳給地面指揮中心。
本來想覺得這套系統挺先進,后來發現實際操作起來麻煩事不少。
600顆衛星的部署規模,光制造和發射成本就壓得人喘不過氣。
![]()
就算SpaceX的可重復使用火箭能省點錢,這么大的星座投入還是天文數字。
而且近地軌道本來就夠擠了,再放這么多衛星,碰撞風險直線上升。
更關鍵的是,這些衛星是國家關鍵設施,必須能扛住網絡攻擊、電子干擾和反衛星武器,這對安全性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
國際上對這個計劃的看法也分裂得很。
![]()
支持者說能提升美國防御能力,維護戰略穩定,反對者則擔心這會引發新的軍備競賽,其他國家肯定會想辦法研發更厲害的攻擊性武器來突破防御。
很顯然,在當前的地緣政治局勢下,美國單方面加強導彈防御,很容易被其他大國當成威脅。
“金穹”計劃的技術難題還沒完全解決,另一個隱患又浮出水面,那就是SpaceX在國防航天領域越來越強的壟斷地位。
![]()
一家獨大的尷尬:五角大樓離不開SpaceX的隱憂
現在SpaceX幾乎承包了美軍大部分重型載荷的發射任務,Starlink衛星網絡也一直在幫軍方搞通信。
這次拿到20億美元合同后,它的領先地位更穩固了,但大家對“單點故障”的擔心也更強烈了。
美國國會審計署早就提醒過,過度依賴單一承包商,對國家安全不是好事。
![]()
萬一SpaceX的生產受到自然災害、網絡攻擊的影響,美軍的航天能力可能會直接掉鏈子。
而且馬斯克作為公司老板,他的個人想法和商業決策,都可能影響軍事合同的執行。
這種情況在傳統國防承包商里可不常見,畢竟那些公司的決策機制更制度化。
五角大樓也想過辦法,說要推動承包商多元化,除了和SpaceX合作,也在找其他衛星公司搞項目。
![]()
但無奈的是,現在能在技術和成本上跟SpaceX抗衡的公司太少了。
亞馬遜的ProjectKuiper還在起步階段,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這些傳統巨頭,在成本控制上根本沒優勢。
如此看來,五角大樓短期內還真離不開SpaceX。
從長遠來看,“金穹”計劃會給全球防務技術和戰略格局帶來不小的影響。
![]()
它會推動小型化衛星制造、星間激光通信這些技術的發展,也會讓太空軍備控制成為國際社會討論的熱點。
但如何在提升自身安全的同時,不引發新的戰略誤判,這是美國必須面對的問題。
這筆20億美元的合同,既是SpaceX的勝利,也暴露了美國國防體系的隱憂。
“金穹”計劃能不能實現預期目標,不光要看技術能不能突破,更要看美國能不能平衡好技術優勢、承包商依賴和國際戰略穩定這三者的關系。
畢竟,太空防御的終極目標是安全,而不是引發新的軍備競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