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北的群山與江河之間,英德與連州同為清遠代管的縣級市,它們一個是“廣東面積第一縣”,緊依粵港澳大灣區;一個是“粵北小廣州”,扼守湘粵桂咽喉。從經濟體量到產業特色,從城市建設到文化底蘊,誰更有實力問鼎“清遠第一縣”?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
第一、硬核數據比拼:體量差距背后的發展基底
評判城市實力,基礎數據是最直觀的標尺,英德與連州在體量上的差距從一開始就十分明顯。
1、面積上,英德以5634平方公里的版圖穩居廣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幾乎是連州(2663.33平方公里)的兩倍多。廣袤的土地意味著更豐富的發展空間,從北江沿岸的平原沃野到西部的喀斯特峰林,英德的地形多樣性為產業布局提供了更多可能。
2、人口的差距同樣顯著。2024年數據顯示,英德常住人口達94.51萬,是連州(37.81萬)2倍有余。龐大的人口基數不僅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資源,更催生了旺盛的消費市場,這是城市發展最堅實的內生動力。
3、經濟總量的對比更為直接。2024年,英德GDP達到438.25億元,而連州為186.15億元,英德以超過兩倍的優勢領先。
![]()
第二、產業對決:傳統根基與特色突圍的分野
產業是城市的命脈,英德與連州憑借各自的資源稟賦,走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產業道路。
1、英德的產業根基深植于本土資源的規模化開發。作為“中國紅茶之鄉”,英德紅茶從清末就成為皇家貢品,如今更是形成了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上茗軒紅茶博物館等文旅融合項目,讓茶葉成為連接農業與旅游的紐帶。“中國麻竹筍之鄉”的招牌同樣響亮,40萬畝筍竹種植基地支撐起全國重要的麻竹筍出口產業,從鮮筍到筍干、筍罐頭,產品遠銷海外。
工業方面,英德素有“廣東水泥之鄉”的稱號,依托豐富的石灰石資源,水泥產業長期占據工業主導地位。盡管2024年水泥行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 ,但英德及時發力技改升級,全年技術改造投資增長48.8% ,推動傳統工業向綠色化、高端化轉型。加上“中國英石之鄉”的特色石材產業,英德形成了“農業+傳統工業”的穩固產業結構。
![]()
2、連州則走了一條“特色資源高端化”的突圍之路。作為“中國碳酸鈣之城”,連州的碳酸鈣資源以“三高”聞名——白度達99%、純度超99%、莫氏硬度低至3.0以下,這種優質資源讓連州鈣粉行銷全國。更關鍵的是,連州沒有止步于原材料開采,而是全力延伸產業鏈:2024年引進的利興礦業食品級碳酸鈣項目,填補了華南地區醫用鈣生產空白,讓產品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 。目前西江鎮已聚集35家非金屬礦加工企業,朝著百億級高端精細化礦業集群邁進 。
在特色產業上,連州的文化牌獨樹一幟。自2005年起舉辦的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已成為國際知名的學術性攝影節,2006年獲封“中國攝影之城”。這場每年一度的文化盛宴,不僅吸引了全球藝術愛好者,更讓連州的生態之美通過鏡頭走向世界,實現了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
![]()
第三、城市能級:區位紅利與門戶優勢的較量
城市的發展潛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區位與交通構成的“城市能級”。
1、英德的核心優勢在于“近灣”。南距廣州138公里,到白云機場僅1小時車程,高鐵37分鐘即可直達廣州南站 ,這種“一小時灣區生活圈”的區位,讓英德成為珠三角產業外溢的重要承接區。北江黃金水道貫穿全境,千噸級船舶可直達珠三角,為工業原材料和產品運輸提供了低成本通道。作為珠三角與內陸城市的連接樞紐,英德天然享有大灣區的資金、技術與人才輻射。
城市建設上,英德依托人口與經濟優勢,形成了更完善的配套體系。英德市職業技術學校等職業教育機構,為本地產業輸送了大量技術人才;遍布城鄉的商業網點與日益完善的市政設施,讓百萬人口的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
2、連州則憑借“三省通衢”的門戶地位占據一席之地。北與湖南交界,是粵湘桂三省的交通節點,G323國道沿線的工業軸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 。盡管距離大灣區較遠,但連州正通過交通升級彌補短板:興連大道人行天橋建成通車,岡溪路擴建工程完工,連龍路加速推進,更在全力爭取高鐵項目落地 。
城市更新的速度同樣驚人。城西新區作為重點發展的生態宜居板塊,已吸引部分市政單位遷入,體育中心、湟川大橋、濱江公園等配套相繼建成,西城幼兒園、市一中等教育資源陸續落地,一座“服務清遠北部的城市公共中心”正在崛起。醫療領域更是迎來突破,總投資近7億元的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連州醫院開工建設,未來將成為粵湘桂中醫藥服務樞紐。
![]()
第四、文旅底蘊:生態稟賦與人文積淀的共鳴
粵北多山水,英德與連州都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但文旅發展的路徑各有側重。
1、英德是名副其實的“廣東石灰巖溶洞之鄉”,僅知名溶洞景點就有寶晶宮、仙橋地下河、碧落洞等。寶晶宮以“嶺南第一洞天”著稱,洞內石鐘乳千姿百態,搭配洞外的玻璃橋與溫泉度假項目,成為家庭游的熱門選擇。英西峰林則是喀斯特地貌的精華所在,千峰競秀、碧水環流,騎行或泛舟其間,能盡賞“廣東小桂林”的風光。作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英德的旅游產品更偏向大眾化、體驗式,適合休閑度假。
![]()
2、連州的文旅則主打“生態+人文”的深度體驗。連州地下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下奇觀,洞內暗河蜿蜒,鐘乳石形成“洞內三峽”的壯麗景觀;湟川三峽則兼具“長江三峽之險、漓江山水之秀”,韓愈筆下“山水名天下”的贊譽至今不虛。更難得的是,連州的人文遺跡保存完好:始建于公元468年的慧光斜塔,比比薩斜塔早700年,是廣東罕見的宋代建筑活標本;抗戰時期作為廣東省政府駐地的歷史,留下了眾多紅色記憶,讓“粵北小廣州”的底蘊更加厚重。
![]()
從以上幾點,我們總結一下: 若論綜合實力,英德目前的領先地位毋庸置疑。更大的面積、更多的人口、更高的GDP,加上緊鄰大灣區的區位優勢,讓英德在經濟總量、產業規模和城市配套上都更勝一籌。尤其是工業增速與技改投入的亮眼表現,顯示出傳統產業升級的強勁動力,短期內這種體量優勢難以撼動。
![]()
但連州的“逆襲潛力”同樣不容忽視。碳酸鈣產業的高端化轉型、攝影文化的品牌效應、三省門戶的區位價值,以及穩步增長的工業投資,構成了連州的核心競爭力。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和百億級產業集群的成型,連州有望在特色領域實現對英德的超越。
其實,這場“第一縣”之爭更像是粵北發展的縮影:英德代表了“依托灣區、規模化發展”的路徑,連州則詮釋了“立足特色、高端化突圍”的可能。對于清遠而言,兩座城市無需分出絕對勝負——英德承接灣區動能,連州激活門戶優勢,各自發光的它們,共同撐起了粵北振興的脊梁。未來,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這兩座城市必將綻放更耀眼的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