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迪斯科時代的李春平們!
前一陣,慈善家李春平先生去世了!
消息傳來時,北京的風還帶著秋末的涼意,這個消息讓人突然聯想起上世紀九十年代,那些在迪斯科舞池里揮汗如雨的北京人,也想起了李春平。
李春平這個名字,聽起來普通,可他的人生,怎么都和普通沾不上邊。
1949年出生,生在革命干部家庭,年輕時是部隊里的一員,后來轉業進了北京電影制片廠,過的日子算不上富貴,但也有條不紊。
可命運的齒輪從不是按部就班地轉的,后面,28歲的李春平因為和情敵起了沖突,丟了工作,被開除黨籍,甚至蹲了幾年勞教。
那幾年他身體也垮了,肝炎纏身,兜里沒錢,臉上沒光,朋友見了都繞道走。
那會兒的北京,正是改革春風剛剛吹起,街頭巷尾都是“下海”的傳說,李春平混不下去,索性一咬牙,決定出國碰碰運氣。
1978年的北京飯店,燈光璀璨,外賓云集,李春平在這里遇見了那位好萊塢女影星,說是“影星”,其實年紀比他大三四十歲,頭發卷卷的,笑起來有點像電影里的老太太。
兩個人的緣分很奇怪,說是“兒子+情人”也好,說是“伴侶”也罷,總之,在那個舞池里,她拉著李春平的手跳了一曲迪斯科,就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后面李春平跟著她去了美國,十年后,女影星去世,李春平成了合法的丈夫,繼承了大筆遺產。
北京老街坊提起李春平,誰不豎大拇指,“人家是真有錢,捐了三億!”可有錢人的日子,也不是想象的那么輕松自在。
李春平把錢花在了慈善上,給孤兒院送東西,給養老院送錢,街坊們也都覺得這人夠仗義。
那幾年,他身邊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財產監護權的爭奪成了新聞的焦點,有人說他被無業女子騙婚,有人說他晚景凄涼,可這些聲音,他大概都聽不太清了。
李春平的故事,總繞不開兩個字:傳奇,可這種傳奇,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幸運兒劇本,而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生活本色。
你說他是“天上掉餡餅砸中了”,可沒人看到他當年在北京電影制片廠門口,捧著一碗熱豆漿發愣的時候。
你說他是“慈善家”,可他做慈善的方式,卻像北京人日常的耿直——有錢就捐,遇到誰缺了就幫一把,自己也不計較回報。
1991年的北京,迪斯科舞廳里人頭攢動,李春平穿著花襯衫,踩著節拍混在人群里,那時候的北京人,愛熱鬧,敢折騰。
李春平身上有種狠勁,別人不敢的事他敢試,別人不敢走的路他敢走,北京冬天的風再冷,也吹不散他骨子里的那股勁兒。
有人說,李春平有點傻,錢花得太快,也太不計較,可他自己心里明白,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走。
那些年他經歷過最落魄的日子,也體驗過最奢侈的生活,一個人最大的底氣,不是有多少錢,而是無論什么光景,都活得明白,
晚年的李春平,生活變得安靜了許多。
阿爾茨海默癥讓他很多事情都記不住,卻還記得年輕時跳迪斯科的樣子,家里保姆說,他有時候會坐在沙發上,忽然笑起來,嘴里念叨著“美國老太太”、“迪斯科”。
那些熱鬧的過往,像舊照片一樣,偶爾在他腦子里閃回,2025年10月,李春平在北京一家醫院安靜地走了,身邊沒有家人。
新聞出來后,很多人唏噓,有人說“命運玩笑開得太大”,有人說“錢終究沒能給他帶來歸宿”。
可在我看來,李春平這一生,雖有遺憾,但也活得酣暢淋漓,他的故事像極了那個年代的北京——有風有雨,有笑有淚。
懷念迪斯科時代的李春平們,其實就是懷念那個人人敢做夢、敢折騰的年代,那時候的人,都有點傻氣,都愿意賭一把未來。
李春平敢拼,也敢輸,他用自己的方式,把命運跳成了一場派對,熱鬧過后,歸于平靜,可這熱鬧卻足夠讓人記一輩子。
現在的北京,迪斯科舞廳早就沒了當初的熱鬧,年輕人也很少再提李春平,可偶爾在老咖啡館里,還是能聽到有人說起他,語氣里帶著點羨慕,帶著點感嘆。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李春平,他們不是天生的贏家,只是敢于在生活里“跳一曲迪斯科”,即使最后一個人留在冷清的舞池里,也不后悔曾經的熱鬧和瘋狂。
李春平的一生,不是教科書里的標準答案,而是藏在許多人心里的那個“敢想敢做”的影子。
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的“迪斯科時刻”?
或許,懷念李春平,就是懷念那個你敢于放手一搏的自己,北京的風還在吹,夜色一如既往,只是,再也沒有人,能像李春平那樣,踩著迪斯科的節奏,把命運跳得那么熱烈、那么灑脫了。
再見了,李春平,再見了,屬于那個年代的人們。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